控释制剂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一、简介
控释制剂是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的一种剂型,使血药浓度恒定,无“峰谷”现象,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系指口服后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并且每24小时用药次数与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从3-4次减少到1-2次的制剂。
二、优点
控释制剂与普通制剂比较,有以下优点
4、临床疗效高,有效持续时间长且稳定,不良反应小。
三、作用原理
一般是先制成含药片芯,然后在片芯外面包上一定厚度的半透膜,再采用激光技术在膜上打若干小孔。病人服用后,药片与体液接触,水从半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当药片内部的渗透压高于外部时,药物便从小孔中徐徐流出而奏良效。
如防心绞痛常用的硝酸甘油片,每次舌下含化1片,仅能维持疗效30分钟左右。而采用其控释贴剂(由保护层、粘合层、控释膜、药物库和铝箔等组成),药物借助渗透压,通过微孔型的半透膜,以恒定速度持续释放出来,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可保持平稳的药物治疗浓度,故每天只需给药1次,就能维持疗效24小时左右。使用该控释剂既可减少用药次数,又可提高、延长疗效,并降低副反应,还可预防夜间心绞发作。尤其当病人出差、旅游或野外工作时使用,更能解除后顾之忧。
四、控释制剂的组成
控释制剂有供口服、透皮吸收、腔道使用等多种给药途径。
1、药物贮库
(1)贮库式
(2)整体式
(3)包膜整体式
2、控释膜
3、能源
4、传递孔道
五、控释剂的分类
当前控释制剂虽然有许多种类型,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骨架型控释制剂
1.1亲水凝胶骨架片 这类骨架片主要骨架材料为轻丙甲纤维素(HPMC)其规格应在4000cpa/s以上,常用的HPMC为k4M(4000epa/s)和k15M(15000cpa/s),HPMC遇水后形成凝胶,水溶性药物的释放速度取决于药物通过凝胶层的扩散速度,而水中溶解度小的药物释放速度由凝胶层的逐步溶蚀速度所决定,不管哪种释放机制,凝胶最后完全溶解,药物全部释放,故生物利用度高。
1.2蜡质骨架片 这类片剂由不溶解但可溶蚀的蜡质材料制成,如巴西棕桐蜡、硬脂醇、硬脂酸、聚乙二醇、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单硬脂醋、甘油三醋等,这类骨架片是通过孔道扩散与蚀解控制释放,部分药物被不穿透水的蜡质包襄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以促进其释放,通常将巴西棕桐蜡与硬脂醇或硬脂酸结合使用,熔点过低或太软的材料不易制成物理性能优良的片子。
1.3不溶性骨架处 不溶性骨架片的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醋共聚物、乙基纤维素等、此等片子药物释放后整体从粪便排出,在胃肠中不崩解,控释限速步骤是液体穿透骨架,将药物溶解,然后从骨架的沟槽中扩散出来,响应孔道扩散为限速步骤,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其生物利用度取决于药物与控释聚合物的比例,氯化钾、普鲁卡因等药物包含在骨架中,大剂量的药物也不宜制成此类骨架片,这类骨架片现应用不多。
1.4骨架型小丸 采用骨架型材料与药物混合,或再加入一些其他成型辅料如乳糖等,调节释药速率的辅料如PEG类、表面活性剂等,经用适当方法制成的小丸,即为骨架型小丸,骨加型材料与骨架片所采用的材料相同,同样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骨架型小丸,亲水凝胶形成的骨架型小丸,常可通过包衣获得更好的控释效果。骨架型小丸制备可采用挤压—滚圆法制备,还有热熔挤压法。
1.5控释微囊 控释微囊籍选择不同的包囊材料和控制包囊厚度等方法来控制药物向体液扩散的速度,从而达到缓释延效的目的,控释微囊可掩蔽某些药物的不良气味,显著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1.6胃内滞留片和胃内粘浮胶囊 胃内滞留片系指一类能滞留于胃液中,延长药物在消化道释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片剂,它一般可在胃内滞留达5一6小时。此类片剂由药物和一种或多种亲水胶体及其它辅料制成,又称胃内漂浮片,实际上是一种不崩解的亲水性骨架片。胃内粘浮胶囊系指该胶囊的特殊处方中含有水凝胶,在胃液中胶状团块膨胀,缓慢地将药物释至胃肠道,该制剂可在胃中滞留4一10小时,以往需每日服用3次smg的普通安定片,改用此种含15mg安定的缓释胶囊,每日仅服1次而维持的有效血药浓度曲线更平缓。
1.7生物粘附片 生物粘附片系指有生物粘附性的能粘附于粘膜并吸收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的片状制剂,生物粘附片是由具有生物粘附性的聚合物与药物混合组成片芯,然后由此聚合物围成外周,再加覆盖层而形成。
2.膜控型控释制剂:
2.1微孔膜控释制剂 通常是胃肠道中不溶解的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等作为衣膜材料,在其包液中加入少量致孔剂的物质。
2.2肠溶膜控释片 将片芯用不溶于肠液的聚合物(如乙基纤维素)和肠溶性聚合物(如苯二甲酸轻丙基纤维素的混合物)包衣,在肠道内,苯二甲酸轻丙基纤维素被肠液溶解,剩下乙基纤维素微孔膜,控制药物释放。
2.3膜控释小片 膜控释小片是将药物与辅料按常规方法制粒,压制成小片,其直径约为3mm,有缓释膜包衣后,装入硬胶囊使用,每粒胶囊可装入几片或20片不等。
2.4膜控释小丸 膜控释小丸是由丸芯与芯外包裹的控释薄膜衣两部分组成。
3.渗透泵控释制剂
渗透泵片是由药物、半透膜材料、渗透压活性物质和推动剂等组成,以半渗透性聚合膜材料将片芯包衣后,膜内的水易溶颗粒和药液使水渗入片芯(膜内外存在着渗透压差),由于容积限制,膜的张力使药液通过膜上的一释药小孔将药液释出膜外。
主要为皮下植入剂,用皮下植入方式给药,药物很容易到达体循环,因而其生物利用度高;另外,应用控释给药方式,给药剂量比较小,释药速率比较均匀且常常吸收慢,成为吸收限速过程,故血药水平比较平稳且持续时间可长达数月甚至数年。
六、控释剂释药原理与方法
2.1溶出原理
溶解度<0.01mg/ml本身就有缓释作用=药物释放受溶出限制,通过减少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率可以使药物缓慢释药,达到长效目的,据此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降低溶解度);
(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降低溶解度);
(3)控制粒子大小,药物微粒粒径大,溶出慢,反之则快 (降低溶出速度);
(4)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如以脂肪,虫蜡类等为基质的缓释片 (降低溶出速度)
2.2扩散原理
药物释放以扩散作用为主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不溶性膜材包衣的制剂,如EC包制的微囊或小丸、释药速率与微囊或小丸的包衣厚度、药物在囊芯与衣材中的分配等因素有关,可为零级(控释)与非零级(缓释)释药。(芬必得);
(2)包衣膜中含有水溶性成分(致孔剂)
(3)水不溶性骨架片,药物通过孔道扩散释药,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包括增加粘度,减少扩散、包衣制成微囊,不溶性骨架片,植入剂、乳剂等。2.3溶蚀与扩散、溶出相结合 生物溶蚀型给药系统的释药特点是,药物不仅从骨架中释放(溶出)出来,而且由于骨架的溶解,药物需经过扩散才能进入体液。2.4渗透泵原理 (非洛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利用渗透泵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释放药物,释药速度不受胃肠道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口服的渗透泵型片剂的原理与构造:
(1)用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聚合物或含有其他辅料作为片芯,能产生一定的渗透压。
(2)外包可用不溶性聚合物,如醋酸纤维素、EC或EVA等,衣层为半渗透膜壳,水可渗透进入但是药物不能渗出。
(3)可以在片剂的一侧壳顶用适当方法开一小孔(如激光),当水通过半透膜进入片芯后,药物便溶解成饱和溶液其渗透压约为4053~5066kPa,而体液为760kPa,由于渗透压的差别,药物由小孔释放药物,直至膜内外渗透压平衡。
(4)制备渗透泵型片剂的关键是半透膜的厚度,孔径和孔率,片芯处方及释药小孔的直径,释药小孔直径小,释药慢,反之则快。
2.5离子交换作用原理
首先通过有机胺类药物的盐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氢离子交换后形成药树脂(复合物),此类药树脂中的药物被胃肠道中的氢离子置换出来,因此具有缓释作用。
七、注意事项
服用控释片剂时需用水吞服,严禁嚼碎或击碎分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