卣为古代重要的盛酒器,古文献与铜器铭文中常有“
秬鬯一卣”之说,所以卣通常也会被用来盛“秬鬯”这一祭祀用的香酒。卣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从总体上看,卣的纹饰主要是鸟、蛇、蛙、牛、羊、蜴、鸭等构成。出土遗址以(泛)吴、百越地域为甚。
春秋
动物纹提梁卣系春秋中期青铜酒器,因其纹饰中有诸多动物而定名,1988年9月在衡阳县渣江区赤石乡黄泥岭—越人墓葬出土。
该提梁卣碧绿如玉,通体装饰,通高50厘米,口径24.4厘米,最大腹径38厘米,足径31.8厘米,胎厚0.2厘米。直口,椭圆体垂腹,高圈足;弧形盖,尖顶方柱抓钮,龙首龙身提梁。通体以云雷纹、“
∽”纹和几何纹为地纹,腹部以凸起的蛇纹和蛙纹辅以窃曲纹和双肩钺纹为主纹;上腹两边各施一蛇纹卷曲向下,中间缀一浮雕蛙纹,下腹中部双蛇逆行向上,与上腹蛇纹相呼应,直指蛙纹,形成四蛇戏蛙的图案,与广西恭城出土的春秋
蛇蛙纹铜尊的主纹二蛇斗蛙如出一辙。卣口沿饰三角云纹,圈足上近腹部处施一周窃曲纹。器盖以抓钮为中心,四面各施一镂空扉棱,将器盖等分为四个小区。每个小区内二蛇卷曲相向,间以
蜥、蛙、龟、蛇、鸟纹。龙身提梁上施三角纹,三角内施鳞纹。
动物纹提梁卣为古越人青铜文化经典之作。其造型与中原同类器相类似,系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痕迹,但胎薄质脆,器形轻巧秀丽,全无同时期中原青铜器雄浑凝重之感。从纹饰看,无论主纹、地纹均具越文化特色,且繁缛的地纹与简洁洗练的主纹有机地结合,对称中又极具灵活性,蛇、龟、蜥、鸟、蛙等随意点缀,似无法度,却浑然天成;即使是主纹中对称的蛇纹和窃曲纹,其造型亦生动自然,富于变化。整个器物的装饰运用浮雕、圆雕、镂空、线刻等多种手法,构思精巧自然,于规整华丽中透出盎然生机,给人以极高的美的享受。
1994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到湖南鉴定确认一级文物,春秋动物纹提梁卣成为湖南各地、市送鉴文物中确认的第一件国宝,也是当时湖南确认的12件国宝之一,由此确立了在中国文物宝库中的地位。
【特征】:群龙盘绕:卣的形状通常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部或圆或椭圆或方形,也有做成怪兽食人状的。这件卣系子母口,竖颈,圆腹,下部微鼓,圈足。器侧面附有提梁,有盖,盖顶有一菌状纽。盖、腹和圈足均饰一首双身的龙。提梁饰龙纹,两侧穿系处各饰卷角羊首,形制复杂,可见铸造技术的高超。
【说明】:三千年陈酿。香酒
祭天:
卣,是一种酒器,专用以盛放祭祀时使用的一种香酒,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此器出土时内盛透明液体,有可能是当时所贮的酒。
商代晚期 高29.3 宽24.9 提梁高32.3厘米 扁圆体、斜肩、垂腹、圈足。瓜楞形纽,索状提梁。盖周沿饰菱形雷纹,卣体上腹饰两对称牺首和菱形雷纹带,纹带上下饰连珠纹。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白玉质。器成椭圆形,造型仿
青铜提梁卣。方环耳,提梁方折。圈足。器身上口沿雕琢一圈勾连回纹,颈部两面均浮雕宝相花纹,器腹下浮雕变形蕉叶纹,足部则浮雕一圈仰莲瓣,和盖钮上的覆莲瓣相互呼应,盖圆形,钮则雕为椭圆形,上下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