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曲
汉语词语
插曲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ā qǔ,指配置在话剧或电影等中的歌曲;比喻事情发展中插入的特殊片断。《秋色赋·记威海》等均有相关记载。
基本解释
插曲 [songs in a film or play;interlude]∶穿插在电影、话剧中较有独立性的乐曲。
比喻事情发展过程中临时发生的小事件:这件事情当中还有几个小插曲要交待一下。
为点染戏曲中的特定情绪,在本剧种基本曲调以外插用的一些曲调。如昆曲《虎囊弹·山亭》中的〔山歌〕,京剧《西厢记》中的〔吟诗调〕,以及某些地方剧种《珍珠塔·方卿羞姑》中的〔道情调〕等,都是插曲。传统戏曲中的插曲,多采用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意境的曲调,在调式、节奏、表现形式等方面以能与基本唱腔区别为宜。近几十年来在新编的剧目中,因根据特定情景的需要,进行了新的创作,使插曲音乐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地方戏曲声腔的发展中,也有从插曲演变成常用曲调,并逐步形成为本剧种另一新的板式体系的情况,如锡剧的〔玲玲调〕,就是这样演变来的。
引证解释
1. 配置在话剧或电影等中的歌曲。
峻青 《秋色赋·记威海》:“这是甲午之战的大悲剧中的一支悲壮的插曲。”
2. 比喻事情发展中插入的特殊片段。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 老汉重新走进汪洋大海似的人流中来以后,很快就把刚才那点儿不愉快的小插曲丢到九霄云外去了。”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3 12:46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