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高新区于2002年11月经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是广东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揭阳市打造沿海经济带产业强市的重点产业创新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之一。
一核三区
揭阳高新区形成了“一核三区”的空间结构,总面积共计70.3平方公里,主要分为:直管核心区片区、揭东经开区片区、中德金属生态城片区和产业转移园片区。
直管核心区片区,面积为50.03平方公里,以“科技+服务”为核心功能,主要发展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工业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261家,高新技术企业6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博士工作站6家。2022年,直管核心区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54.1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82亿元。
揭东经开区片区,面积为5.69平方公里,以发展出口型科技企业、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功能定位,主要发展新材料和智能制造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88家,高新技术企业31家,上市公司3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博士工作站4家。2022年,揭东经开区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44.1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9亿元。
中德金属生态城片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以对德合作、开放治理为功能定位,主要发展环保装备、智能机器人伺服等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2022年,中德金属生态城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3亿元。
产业转移园片区,面积为4.79平方公里,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为功能定位,主要发展智能装备制造、玉文化创意设计等产业。拥有规上工业企业68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博士工作站1家。2022年,产业转移园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8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5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
区位交通
揭阳高新区位于汕潮揭黄金三角核心区域,是连接珠三角与闽浙赣地区的重要节点,拥有广东省第三大干线机场潮汕国际机场,是粤东地区和粤闽赣边区最大的4E级干线机场,拥有72条航线、年旅客吞吐量达1000万人次以上,拥有可进出万吨货轮的榕江黄金水道,年均货物吞吐量达258万多吨,过境高速公路4条,形成空港、海港、河港、高铁、高速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
创新驱动
揭阳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引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培育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揭阳高新区(一核三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1个、国家火炬揭阳机电模具特色产业基地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均占全市100%;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占全市33.3%;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占全市75%;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9家,占全市51.32%;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占全市100%;“两站一基地”16家,占全市35.56%;市级企业技术中心65家,占全市47.45%;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1家,占全市31.38%;规模以上企业427家,占全市28.88%;高新技术企业119家,占全市36.73%;科技型中小企业116家,占全市46.96%。通过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工程、“扬帆计划”等创新创业人才项目,引进6支院士团队和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搭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同时,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
特色产业
揭阳高新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举措,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经过多年的发展,揭阳高新区已逐步形成了以智能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为特色的“2+1”现代产业体系。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依托巨轮智能、大立模具、天阳模具等龙头企业,引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传统五金行业向智能化转型,构建了以上游精密模具为基础,中游精密数控机床为重点、下游智能电器、智能环保设备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重点企业: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轮胎模具首家上市企业,也是汽车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制造的龙头企业。广东华能达电器有限公司是全球电吹风行业生产链最齐全的企业,以“康夫”品牌为主的产品出口到亚洲、欧美、中东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揭阳市天阳模具有限公司自行研制、开发子午线轮胎活络模具获国务院“中华之最”荣誉称号。
新材料产业依托蒙泰高新、榕泰实业、热金宝等龙头企业,构建了以金属与陶瓷材料、精细化工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金属与陶瓷材料、精细化工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三大领域,形成了小规模集聚效应。
重点企业: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公司生产的丙纶长丝,产量、市场占有率均排名全国第一。广东榕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全国生产ML氨基复合材料规模最大的企业。广东热金宝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世界上产品品种最为齐全的窑具制造商之一,产品远销法国、英国、葡萄牙、意大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
现代服务产业科技服务方面,依托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及30多家科技服务机构等,为区域企业提供完善的科技服务,呈现出“孵化载体+科技服务”集成化发展特征;空港物流和电子商务方面,积极建设现代服务业重大平台,已被认定为“中国快递示范城市”。
重点企业:揭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致力于加强揭阳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联系和交流,促进企业相互协作。揭阳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重点围绕中小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加强服务供给。猪八戒股份有限公司搭建了揭阳市“互联网+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汇聚了全国海量科技成果、创新人才、科技服务等创新资源大数据,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创新服务。
生态环境
揭阳高新区不断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十三五”期间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超百亿元,逐步建成了高品质宜居宜业宜创新城,形成“科学园+技术园+产业园+生活园”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同时,高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了中德合作绿色电镀产业合作区,打造“零排放”电镀园区,并投资了1.26亿元打造污水处理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7%。
开放合作
揭阳高新区积极融入湾区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将地缘和侨乡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动力,与德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将中德金属生态城、产业转移园等作为开放的“窗口”和“着力点”,积极开展面向港澳台、德国、奥地利等地区的交流合作,承建中国首个海外“中国中小企业中心”,先后在习近平总书记等国家领导人见证下签订了“中德资源再生基地”“共建德国先进技术推广中心”“中欧科创中心”等项目。26个项目落户中德金属生态城,揭阳在欧洲设立10个办事处,全方位加速形成开放格局。
营商环境
揭阳高新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招商员、人人都是服务员、人人都是店小二”的理念,紧扣“三个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建立对新经济业态包容审慎监管机制,全面提高服务效能和质量,打造最优、最好、最先进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健全政企常态化沟通服务机制,加快建设服务型园区。
政策红利
揭阳市相继出台了《揭阳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揭阳市促进产业发展“1+1+12”政策体系》《揭阳市促进工业企业优化升级若干措施的通知》《关于印发促进揭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揭阳市聚集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揭阳高新区积极响应,出台了《揭阳高新区促进产业科技创新扶持措施》《揭阳高新区促进工业企业发展扶持措施》《揭阳高新区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暂行办法》《揭阳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 众创空间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揭阳高新区集聚人才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揭阳高新区知识产权资助奖励办法》等配套措施,多维度构建了政策支撑体系。
体制机制
揭阳高新区坚定不移走创新型发展道路,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推动“以升促建”工作。一是高位推动创建工作。专门成立由市委王胜书记担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和由支光南市长担任组长的以升促建工作专班,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任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坚持顶格协调、专班推进和全市动员、全力投入,统筹全面、集中用力确保创建顺利推进。二是优化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优化中心城区发展和揭阳高新区建设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剥离揭阳高新区原有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使揭阳高新区能够集中精力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三是赋予高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高新区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最大限度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园区内设立政务服务大厅,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四是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定期聘请专家组参与重大战略问题、重点项目建设等的咨询,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愿景展望未来
揭阳高新区将规划“一核三区九园”,以高新区为主体,整合全市各类工业园区,更加有效承接“双区”产业梯度转移,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努力把揭阳高新区打造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全省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走出一条具有揭阳特色的园区高质量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