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搏浪天涯》反映了中国国远洋渔业开拓者可歌可泣奋斗事迹,既是一部中国远洋渔业草创、成长和壮大的“史记”,也是一部当代生活的生动画卷。该书写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支远洋渔业部队开进拉斯帕尔玛斯港,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辉煌悲壮的历史。
霍达写《搏浪天涯》起因于1989年的秋天。当时,她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农业部所属的中国水产联合总公司这一创建不久的企业,仅以一支七拼八凑的船队,凭着向国家借贷的区区200万美元,竟然敢于冲出国门,填补我国远洋渔业的空白,代表我国与世界渔业强国展开竞争……消息不长,但她被感动了。她似乎看到了,在遥远的大西洋的茫茫海面上,中国的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的勇士们为了给祖国积攒外汇,同时,也为了使国内人民能吃到来自大洋深处的高营养鱼,正在搏击风浪,艰苦捕捞……她决心要为这支远洋船队做点什么。她最终想到的是报告文学这一形式。茅盾文学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获得者霍达,不仅是优秀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其报告文学创作也曾领风骚。直面生活,触及现实,是霍达报告文学最醒目的特点。因此,中国远洋渔业船队的消息,又一次牵动了作家敏感的神经。她要为这些抛家别舍,在异国他乡、在风雨大西洋上长年出没的祖国勇士树碑立传,画像雕魂。
在《搏浪天涯》中,霍达纪念和鼓励了那些远离祖国、长年在海上劈波斩浪、出生入死的中水工作人员。这些普普通通的船员“离故土,别家园,经历了热恋中思念的煎熬,娇妻翘首盼相见,母亲的叮咛挂牵,泪眼涟涟,更有不少遗憾覆水难收,“王文茂在九年之间成为西非最好的船长,却也为此失去了家庭!而像他这样的结局,在西非船队并非少数!”这些电影蒙太奇式的镜头,给读者留下的不仅是震撼和悲痛,还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崇高精神。从这些普通劳动者身上,人们看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希望。他们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一如既往,并且还要传之久远。这正是中华民族要顶天立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精神。在这些多样风格的融会贯通中,读者体验的是一种崇高美。
霍达,女,回族,国家一级作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代表作品《
穆斯林的葬礼》获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新中国七十年七十部长篇小说典藏作品之一;《
补天裂》获第七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小说和电视剧两个奖项,并被中宣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评为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十部优秀长篇小说之一;《红尘》获第四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第二届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奖;《万家忧乐》获第四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消费者协会授予保护消费者杯全国个人最高奖及3·15金质奖章;报告文学《
国殇》获首届中国潮报告文学奖,并曾多次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以及北京文学奖荣誉奖、火凤凰报告文学奖、炎黄杯当代文学奖、花城文学奖等多种奖项。2009年当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获国务院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