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铃尊
康熙时期文物
摇铃尊为康熙时期官窑的新创造型,有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等品种。摇铃尊因细颈小口,丰肩敛腹,形似摇铃而得名。
摇铃尊造型
我们看康熙摇铃尊的造型,无论是青花还是釉里红,其口部微撇,颈部细长,肩部丰满,线条力度感强,这在古代柴窑烧制的情况下,特别容易产生变形,故烧制成功的几率不高,摇铃尊也就成了康熙年间的珍贵官窑品种。
历史沿革
尊是流行于商、周时期的一种比较大型的酒器,像著名的四羊方尊,光高度就近60厘米,显得尤为方正、典雅、大气。然而在古瓷尊当中却有一类形制小巧而优美的器型。它微撇的小口,细长的颈部,丰满的双肩,还有呈弧形或筒式的腹,浅圈足,平底,整个器型的线条力度感非常强烈。因为形状近似那种手执的小铃铛。故而名为“摇铃尊”。
虽然摇铃尊的名称来自它的外形,但据说这种器型最早其实是本源于藏传佛教中的一种法器。该器型的瓷器于清代康熙年间由官窑创新出来,一经烧造成功便开始流行,还出现了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粉彩、斗彩、五彩等多种工艺品种,成为当时官窑瓷器里的珍稀之品。尽管康熙之后,雍正、乾隆、嘉庆朝也多有青花釉里红等的摇铃尊烧造,可在各方面已经不能和康熙间的名品相媲美了。
由于摇铃尊这类器型在清代瓷器当中是比较少见的,这直接导致了它存世量的稀少。所以摇铃尊的市场价格就非常高昂———比同期其他形制的瓷器都要珍贵。要是该摇铃尊瓷器采用的还是釉里红这样烧成条件近乎严苛的工艺,那价格更非一般藏家所能企攀。
各时期摇铃尊
青花夔凤纹摇铃尊
摇铃尊
景德镇窑釉里红夔凤纹摇铃尊
此尊长筒形颈,斜肩,长直腹,平底,底落青花“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三行楷书款。胎体细密坚致,通体白釉,釉面细腻光润,白似含粉,肩部以釉里红绘夔凤衔环,眼以青花点出,纹饰古雅,红白对比,雅静宜人。 釉里红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釉。起源于元代,明代洪武时较多烧制,宣德朝已十分成熟,明中期以后减烧,晚期停烧,直到清初康熙早期才恢复这种传统名品的烧制。传世的康熙釉里红器基本上都是官窑器。无论大器还是小品,均造型古朴,胎体坚致,彩料浓淡分明,具有鲜明的特色。此器勾画细腻,色彩纯正,纹饰清晰,仔细观察可见细小胎点,是康熙朝釉里红的典型产品。同样款式花纹的摇铃尊在上海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
清早期珐琅彩牛马纹摇铃尊
摇铃尊
高11.8CM,口径2CM,底径5CM,胎体细腻洁白,釉面光润,白中微闪青色,色彩艳丽,动物形态灵活生动,整体形象端庄而秀美。
光绪釉里红龙纹摇铃尊
摇铃尊
清康熙釉里红团凤摇铃尊
摇铃尊
高22厘米。“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此尊敞口长颈,端肩缩腹,浅圈足。胎体细密坚致,釉面纯净光润、白似含粉,釉里红发色纯正,纹饰疏朗,造型独特,是康熙官窑瓷器中的精品。
参考资料
经典古瓷摇铃尊.宁波晚报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7 20:27
目录
概述
摇铃尊造型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