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殿坐落于河北省正定县
隆兴寺内。此寺始建于隋,到宋初(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改建时才用现名。明、清两代虽进行过修葺,但主要结构仍与宋《
营造法式》相近,其总平面仍保存了宋代风格。摩尼殿独特的建筑为海内孤例。
大殿面阔7间(约35米),进深7间(约28米)。十字形平面,呈有南北
中轴线的狭长方形。面阔进深2个方向的
次间都比梢间狭窄一些,布局奇特。
四面抱厦有门窗,仅有栱眼壁略通光线,故殿内采光通风欠佳。檐下斗拱宏大,分布疏朗,配置复杂。立体结构重叠雄伟,富于变化,在我国古代早期建筑中实属罕见。利用了
建筑体量大小和院落空间的变化,轴线虽长而不觉呆板。
摩尼殿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精美的塑像堪称雕塑瑰宝,殿内
佛坛上,供奉五尊金装彩塑佛像。正中为
释迦牟尼佛坐像,庄严凝重,睿智脱俗。左侧站立弟子
迦叶,双手抱拳,老诚持重。右侧站立弟子
阿难,
双手合十,聪慧虔诚,显示了宋代
匠师的高超技艺。殿内各壁还满布以
佛教故事为题材的壁画,色彩绚丽,结构严谨,线条流畅。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摩尼殿内槽背壁后的五彩塑
观音像,亦称背坐观音。据碑文载,此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她一改以往端坐莲台,手持
净瓶的形象,闲逸自若踞坐正中群峰重峦叠嶂,祥云萦回缭绕,山泉喷涌的五彩
悬山中。头戴宝冠,帔巾自肩前下垂绕两臂向外飘起。头微右侧,身稍前倾,左足踏着五彩
莲花,右足屈膝搭于左腿之上。右手绕膝轻抚左手腕部。脸庞秀丽,神态恬静,弯而长的细眉之下,凤目微张,稍下俯视。塑像高3.4米,比例匀称,姿态优雅端庄,具有温文的女性风姿。使宗教概念与世俗生活中的
典型形象交融一体,被称为世界上最美的观音像。通观整个画面,娴静的观音与壮观热烈的背景相映成趣,构成了一个统一而又和谐的艺术整体,充分显示了古代匠师高超的雕塑绝技。
一位世界级建筑大师,能在不同年代,对一座殿堂进行四次探访,那座建筑的价值自是可想而知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城中有一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隆兴寺,其寺内的摩尼殿,与我国古建泰斗
梁思成先生就有这样一段非比寻常的情缘。
1933年4月,时任
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慕名来到正定,“虽在兵荒马乱之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的圆满”。他对隆兴寺摩尼殿十字形平面建筑格局、四面各出一
歇山式抱厦惊叹不已,称“只在宋画里见过”。“与《
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
梁先生第二次考察摩尼殿,是在当年的11月,他携夫人
林徽因女士一同详细地校正了旧时图物,并做了细致测量,称摩尼殿“重叠雄伟,可以算是艺臻极品,而在
中国建筑里也是别开生面。”在以后的著述和教学中,梁先生将摩尼殿作为实物中罕见珍例,列入《历代木构殿堂外观演变图》,使这一生动典范永载
建筑史。
1952年,出任
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主任的梁思成教授,专门利用暑假来到正定,历时一个多月,绘制摩尼殿整个
建筑结构。他不顾酷暑,早出晚归,图形绘了几大本。人们说,梁教授你可真下得辛苦啊!梁先生却指着大殿斗拱说:“我这辛苦算得了什么,绘制祖先的神妙结构也算一种幸福。绘制下来,保存下来,为后人,为保存国宝出一份力,也是作为现代中国人的一份荣耀啊!”
梁先生第四次探访摩尼殿是在1963年,此时,作为建国十周年
北京十大建筑总设计师的他已是桃李满天下。至于摩尼殿的建筑年代,历史文献均无记载,梁先生根据建筑形制反复深思后提出,摩尼殿可能建于
宋仁宗年间1050年左右。大师毕竟是大师,梁先生当时的判断与其后大修时发现的多处墨书题记正相吻合——摩尼殿始建于
北宋仁宗皇祐四年,即公元10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