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耶级驱逐舰
日本装备的导弹驱逐舰型号
摩耶级驱逐舰(英文:Maya-class Destroyer,日本代号:27DDG 平成27年造舰计划),是日本在爱宕级驱逐舰的基础上开发的日本版阿利·伯克级驱逐舰FlightIII构型,是日本海上自卫队隶下的最新型宙斯盾重型防空导弹驱逐舰。摩耶级驱逐舰的排水量较爱宕级驱逐舰增加500吨,标准排水量8200吨,满载排水量10500吨。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日本海上自卫队是美国海军以外首个拥有大型“宙斯盾”导弹驱逐舰的海上力量,早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就研制装备了金刚级驱逐舰,作战能力相当于美军的阿利·伯克IA型,该级舰先后建造了4艘,使海上自卫队拥有了可靠的区域防空能力。21世纪初,日本又以阿利·伯克IIA型驱逐舰为蓝本,研制了改进型的爱宕级驱逐舰,该级舰相比金刚级增加了1个大型机库,拥有完整的航空反潜作战能力,满载排水量达到1万吨,是名副其实的万吨大驱。
不过由于爱宕级驱逐舰总共只建造了2艘,而从水面舰艇编制看,日本海上自卫队一共有4个护卫队群,一个护卫队群下辖2个护卫队,共由8艘驱逐舰级别的水面舰艇组成,包括1艘直升机母舰、2艘防空驱逐舰和5艘通用驱逐舰,共同组成一支强有力的海上机动部队。但是由于金刚级、爱宕级总共只建造了6艘,原本需要8艘防空驱逐舰作为防空节点,由于“宙斯盾”驱逐舰的不足造成了缺位,无奈之下,日本海上自卫队只能先以老旧的战舰填补空位。
研制历程
日本早在2015年就声称将建造2艘新型的“宙斯盾”舰,其中首舰于2017年开工,2018年下水,2020年完工;2号舰于2018年开工,2019年下水,2021年完工。
2018年7月30日,日本防卫省为一艘新型宙斯盾驱逐舰在JMU矶子造船厂进行了简短的下水仪式,由日本海上自卫队横须贺地方总监渡边刚次郎海将(中将)主持,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和海自参谋长村川丰海将(上将)出席。小野寺五典亲自宣布将该舰命名为“摩耶”,等于也同时宣布了将被称为“摩耶”级(DDG-179)。
这一命名延续了日本海上自卫队神盾舰自“金刚”以来使用山名(旧海军巡洋舰级别)进行命名的传统。
2019年7月17日,摩耶级驱逐舰二号舰羽黑号(DDG-180)下水。
2024年5月消息,日本海上自卫队“摩耶”号驱逐舰试射“标准”-3 BlockⅡA拦截弹。
技术特点
“摩耶”级驱逐舰将安装新型的“宙斯盾”SPY-1D(V)相控阵雷达。该雷达专门用于在濒海地区探测巡航导弹和其它空中攻击目标,是“宙斯盾”雷达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除了提高远海作战性能外,还提高了探测和跟踪掠海飞行的巡航导弹、战术弹道导弹等目标的能力,在杂波和严重干扰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数据率。另外,最新的“宙斯盾”基线9C版本引进了多任务信息处理器,拥有普通防空和弹道导弹防御雷达信号处理能力,具备防空和反导综合防御能力,这将大大提升该级舰的空情探测和反导指控能力。
该级舰的垂直发射系统为96单元的MK41,可以混装“标准”-2ER BLOCKⅢA/B远程防空导弹、“标准”-3B BLOCKⅡA型海基拦截导弹、“海麻雀”改进型防空导弹、“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等。除此之外,该级舰上还将部署日本正在试验中的最新型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是战斗机携带的XASM-3型超音速空对舰导弹的舰载型号,是日本用来对付航母级别大型水面舰艇专门研制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巡航速度可达到3倍音速,射程150~200千米,配备有组合式的主动和被动雷达寻的头和GPS制导系统。
摩耶级驱逐舰拥有较大的舰体和充足的电能,这对于日本下一代舰载武器试验来说,是非常好的实验平台。据日本防务规划,未来将在27DDG驱逐舰上试验电磁轨道炮和近防型固态激光发射器。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与设计局从2008年开始研制实用型的固态激光武器,安装在军舰和陆上的轮式重型平台上,以打击反舰导弹、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或其他高精度打击武器。如果装备在该舰上取代传统的近防炮,将有效提升该级舰的近防水平。
性能数据
本级各舰
总体评价
两艘摩耶级驱逐舰将与前6艘已服役的“宙斯盾”导弹驱逐舰一起,共同承担利用高性能雷达发现弹道导弹、并在距地面200~300千米的大气层外实施拦截的战略防御任务。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9 08:45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