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
清代纳兰性德词作
《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以推心置腹的知心话语慰抚老师,并给予老师最深切的同情与支持。下片写那些看似纵情享受荣华富贵的衮衮诸公,不过都是虚掷岁月。全词直抒胸臆,将自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愤世嫉俗的情怀吐露无疑。
作品原文
摸鱼儿①·送座主德清蔡先生②
问人生、头白京国,算来何事消得③。不如罨画清溪上④,蓑笠扁舟一只。人不识,且笑煮、鲈鱼趁著莼丝碧。无端酸鼻,向岐路消魂,征轮驿骑⑤,断雁西风急。
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泣⑥。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⑦。休太息⑧,须信道、诸公衮衮皆虚掷⑨。年来踪迹。有多少雄心,几翻恶梦,泪点霜华织⑩。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摸鱼儿:词牌名,是原唐教坊曲名,本为歌咏捕鱼的民歌,后用作词牌。双调一百十六字,前段十句六仄韵,后段十一句七仄韵。
②座主:科举考试之主考官、总裁官,亦称座师。
蔡先生:蔡启僔(1619—1683年),字石公,号昆阳,浙江德清人。自幼到京,跟随担任吏部侍郎、东阁大学士的父亲读书。康熙九年(1670年)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任检讨、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一年(1672年),与徐乾学同为顺天乡试主考官,纳兰性德为此榜举人,因称其为座主。次年,康熙十二年(1673年),蔡启僔因顺天乡试“副榜未取汉军卷”被弹劾,回故里,纳兰性德填词以赠。
③“问人生”二句:谓人生在世,算来有何事值得于京城里熬白了头。 京国:京城。此指北京。 消得:值得。
④“不如”四句:此为慰藉之语。意谓不如归隐江湖,知足保和,闲适自乐。罨(yǎn)画,色彩鲜明之图画,这里形容蔡先生家乡之美丽如画。
⑤“无端”三句:谓事出无端,令人悲痛欲泣,在这临分别的时刻,又偏是西风凄紧,孤雁南飞。征轮驿骑:行人所乘之车轮与骤马,代指蔡先生之将去。
⑥临风因泣:迎风而泣下。杜甫《与严二郎奉礼别》:“出涕同斜日,临风看去尘。”
⑦“酬知”二句:意谓当此临歧分别之日,正细雨蒙蒙,唯有频频挥手以酬知己了。 零雨:慢而细的小雨。凄其:凄凉。
⑧太息:叹气。
⑨诸公衮衮(gǔn):即衮衮诸公,旧时称身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衮衮:本指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同“滚滚”。
⑩霜华:即霜花,谓白发。
白话译文
一辈子的时间、精力都耗费在朝廷里,究竟值不值得呢?还不如远遁到风景如画的水乡,着一身蓑笠,驾一叶扁舟,做一名普通百姓,过一番自由自在的生活。就像晋朝辞官归乡的张季鹰一样,趁着莼菰成熟的季节,煮美味的鲈鱼来吃。毫无来由地鼻梁发酸,这送别的时刻,在分手的路口上黯然伤神。你就要踏上远行的征程,此刻西风凛冽,孤雁南飞。
英雄人物从来志在四方,却为什么在风中流泪?频频挥手与知己道别,在这尽日的凄凉雨里。请不要叹息自己的贬谪遭遇,那些仍在朝廷上占据高位的人有哪个及得上你的才华?这一年来的人生旅途啊,多少雄心,又多少挫败,想起来不禁泪水飘零。
创作背景
康熙十一年(1672年),徐乾学、蔡启僔主持顺天府乡试,性德是此榜举人。随即有人弹劾这次科举副榜不取汉军,致使徐乾学、蔡启傅于康熙十二年降职还乡。性德为之不平,作《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组诗及《即日又赋》送徐乾学,作此词送别蔡启僔。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以推心置腹的知心话语慰抚老师。纳兰性德词人直言人生在世,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让恩师在京城中熬到头发花白的,能够归乡隐居,在优美如画的清溪上垂钓,自得其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是词人善解人意,对清白儒雅的老师在官场内部争斗中蒙冤后辞职归乡的选择,给予的最深切的同情与支持。
下片写那些看似纵情享受荣华富贵的衮衮诸公,实际上得到的只是身外的一时浮华,是在虚度人生。当然,事出无端,与老师分别之际,车马萧萧,西风凄紧,孤雁南飞。恩师此番一去,就与自己再难见面了,因此纳兰性德心中悲凉不已,鼻酸泣下,细雨蒙蒙中,别情依依,唯有频频挥手以酬知己了。在伤心地慰藉老师之后,最后,纳兰性德还是忍不住吐露了自己愤世嫉俗的情怀:要知道,那些朝廷得势的形形色色的人,的确得到了许多身外浮名,但都是虚掷岁月,人生有多少雄心,就有几番噩梦,最终都是泪点霜华织。
刚刚中举的纳兰性德,似乎应该是春风得意、前途无量的时候,然而这位年轻的贵公子,却写出这样词章,可知其内心深处对人生价值,另有不同凡俗的理解。这封学生写给老师的信,也成为文学史上同类作品中情深谊长的上乘之作。从全词看,词人的座师蔡德清先生此番被迫回归故里,可以说是受了不白之冤的。作为弟子除了填此以示同情和宽慰之外,也只能徒唤奈何了。但此篇中在慰藉座师的同时,也抒发了词人愤世嫉俗的情怀。
名家点评
现代学者盛冬玲《纳兰性德词选》:“这首《摸鱼儿》就是蔡离京归南时容若送行之作。容若对他这位座主的为人和学问都很钦佩,而且怀着知遇之恩。词中在对蔡表示同情和慰藉的同时,流露出对当政的衮衮诸公的不满以及对仕途风波的感慨。不平之气,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01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