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法存
晋代医僧
支法存 晋代医僧。其先辈为胡人,后移居广州。所著有《申苏方》五卷,后佚。其佚文散见于后世医著如《千金要方》等。
简介
晋代医僧。其先辈为胡人,后移居广州。法存生于广州,习医,遂以医名。适当时北方士大夫于永嘉之际南渡,多患脚弱症,其症多凶险,毙人甚众。法存以其医技治之,存活者不计其数,医名大振,与仰道人同为治脚弱症之高手。所著有《申苏方》五卷,后佚。其佚文散见于后世医著如《千金要方》等。
岭南医学
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中原地区始终动荡不安,从晋朝王室的“八王之乱”到五胡十六国逐鹿中原的“五胡乱中华”,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对于中原的老百姓来说,是一种苦难。他们向往平静安宁的生活,为了逃避战乱,他们开始收拾行囊,一路南行,去寻找心中的“桃花源”,于是;来到了南方,翻过了崇山峻岭的五岭山脉,来到这人烟稀少的岭南避乱。宁静的岭南一下子“热闹”起来,南迁的人们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科学技术,南越蛮荒之地得到了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开发,医学史上也首次出现了一批著名人物,葛洪鲍姑夫妇在罗浮山上治病救人,支法存、仰道人善于治疗脚气,轩辕述擅治疑难杂症等。
相关记载
支法存,本是胡人,不知道他的父辈是不是在“五胡乱中华”的时候随着征战的部队来到中原、来到岭南的,反正他生长在广州,学习了很多岭南民间的医学经验,加之他天资聪颖,学以致用,善于治疗脚气病和热带寄生虫病等当时让人束手无策的疾病。可惜他的《申苏方》已经失传,但是在葛洪、孙思邈等其他人的医著里都有其方药的记载。其中用于治疗脚气的处方,使他成为中国治疗脚气病的先驱者,“防风汤……南方支法存所用多得力,温而不损人,为胜于续命、越婢、风引等汤,罗广州一门南州十人常用,亦治脚弱良方” 。
除了治疗脚气,支法存也学习岭南的民间传统疗法并加以改进,以治疗各种疾病。在岭南地区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寄生虫病叫沙虱,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恙虫病,在葛洪的《肘后方》中已有记载,在民间常用蒸气疗法治疗溪毒(沙虱)。支法存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既然可以发汗将溪毒逼出,那么其他外邪是否也可以用这个方法逼出呢?支法存用来治疗伤寒,即汗解伤寒,也有明显效果。这一治疗方法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后世医家将这种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成为现今的熏蒸疗法。现在熏蒸疗法的运用,在我国的北方比南方更广泛。
支法存是岭南名医,但是在传说中,他的结局并不好。据宋人的读书笔记中记载,支法存医术高明,很快就成了巨富。家里有八九尺长的毛毯,上面织成各种图形,光彩夺目,还有一张八尺长的沉香木板床,居室芳香四溢格外芬馥。普通百姓都知道“财不外露”,可胡人却不懂儒家的“内敛”。相传王琰来广州任刺史的时候,其大儿子王邵之多次向支法存索要上述两件宝贝,支法存既然没有学会“内敛”,当然更不懂得“圆通”,也不知道“民不与官斗”和“破财消灾”。于是,被拒绝的王邵之觉得丢了面子,就诬告支法存豪横放纵,杀了支法存并没收家财。不明不白做了刀下鬼的支法存想不通,冤魂不散,其形体经常在刺史府内出现,一出现就打楼阁下的大鼓,好像要叫冤。如此经过一个月,王琰就得了病,常常看见支法存守着他,没几天就死了。王邵之紧接着回到扬都,也死了。
故事出处
这个故事并没有见于史料,而是载于南朝宋人的《异苑》中,这是一本读书人道听途说的读书笔记,我们姑且听之。关于支法存的史书记载并不多,仅在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到“岭表江东有支法存、仰道人等,并留意经方,偏善斯术。晋朝仕望多获全济,莫不由此二公”。这是对岭南脚气病治疗史的记载。书中提到的另一个医家仰道人也是当时岭南医界的一个奇人,是当时南迁士族的“救星”,正是有了他们的医学活动,晋代的岭南医学才有了声色,才让五岭以外、中原之地开始注意到岭南医学的发展,岭南医学开始一步步走出五岭,进一步发展起来。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2 00:56
目录
概述
简介
岭南医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