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那乡,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盈江县,地处盈江县北部,南与
盏西镇相连,西南与
苏典傈僳族乡相邻,西北、北与缅甸联邦接壤,东北与保山腾冲县
猴桥镇毗邻,乡人民政府距盈江县城7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74.8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支那乡户籍人口为16111人。
历史沿革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支那乡境域属盏西土目辖区。
光绪十一年(1885年),属腾越厅盏西练支那甲。
民国时期,属腾冲县鹤麟乡。
1950年3月,属盏西区政府。
1951年1月,属腾冲县第十区。
1953年3月,随盏西从腾冲县划出,先后属保山地区和德宏州。
1955年底,随盏西划归盈江县。
1957年10月,建崩董生产文化站。
1958年10月,建支那公社。
1959年2月,划归盏西区。
1974年1月,从盏西划出建支那公社。
1982年3月,属盏西区公所协助县政府管理。
1984年3月,改为支那区。
1988年底,改支那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支那乡辖支那、石分、支东、芦山、崩董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60个村民小组。有56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支那乡辖5个行政村:支那村、崩董村、芦山村、支东村、石分村;乡人民政府驻支那村支那街。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支那乡地处盈江县北部,南与
盏西镇相连,西南与
苏典傈僳族乡相邻,西北、北与缅甸联邦接壤,东北与保山腾冲县
猴桥镇毗邻,乡人民政府距盈江县城74千米,行政区域面积374.8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支那乡地处高黎贡山南延支系的尖高山西南余脉,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为山脉与河谷交错相间。境内最高点大娘山位于芦山村,海拔3404.6米;最低点芒朵村,海拔1020米。
气候
支那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全年分为旱、雨两季,多年平均气温13.3℃,无霜期年平均324.4天,年均日照时数2364.5小时,年均降水量2580毫米。
水文
支那乡主要河道有芒嘎河、芒优河、香柏河、芦山河、石洞河、愕驼河、湾塘河等17条,河流总长度181千米境内最大河流为支那河,从北向南流经境内支东、石分、支那3个村民委员会,全长33.5千米,流域面积32.6平方千米,河网密度1.0千米/平方千米年均流量667立方米秒,主要支流有芦山河、芒优河、支东河等。
自然灾害
支那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泥石流、风灾、洪涝、旱灾、冻灾、地震等,最严重的一次泥石流灾害发生在2004年7月20日,芦山村蕨叶坝发生特大泥石流洪涝灾害,造成57人死亡,房屋倒塌76间,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自然资源
支那乡境内探明地下矿藏有铅锌、银、锰、钨、锡、钼等。其中铅锌储量3万吨,矿区位于石分村,面积97.1平方千米,年产量2万吨。
2011年,支那乡有耕地面积2.86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0.4万亩,林地面积45.41万亩,累计造林1.06万亩,其中经济林5234亩,竹林4513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支那乡辖区总人口1.4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3人,城镇化率2.9%,另有流动人口359人。总人口中,男性7484人占52%;女性6916人,占48%,总人口中,以傣族为主,达6210人,占43.13%;景颇族5118人,占35.54%;傈僳族1607人,占11.16%。
截至2017年末,支那乡常住人口为15236人。
截至2019年末,支那乡户籍人口为1611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支那乡财政总收入820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0万元,比上年增长37.5%。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13万元,增值税82万元,企业所得税158万元,个人所得税4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4.6%、5.6%、3.9%人均财政收入570.5元,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3623元。
2019年,支那乡有工业企业9个,规模以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农业
2011年,支那乡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5182万元,比上年增长13%,农业增加值1804万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28.1%,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生产粮食5000吨,其中水稻3044吨,玉米8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草果、坚果等,甘蔗种植面积9494亩,产量3.85万吨;草果种植面积1.99万亩,产量206吨。
2011年,支那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羊、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1.69万头,年末存栏8900头;牛饲养量6600头,年末存栏5200头;羊饲养量3000只年末存栏1400只;家禽饲养量7.31万羽,上市家禽3.7万羽,生产肉类1052吨,其中猪肉7629吨;禽蛋378吨;畜牧业总产值1518万元。
2011年末,支那乡林木覆盖率85.8%,渔业以池塘养鱼为主,渔业总产值147.6万元,大型农业机械13台(辆)。
工业
2011年,支那乡工业总产值达到6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2%;工业增加值786万元,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职工17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542万元,比上年增长7.2%。
商贸
2011年,支那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2350万元,比上年增长9%;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7895元,比上年增长15.3%。
金融业
2011年末,支那乡有各类存款余额2445万元,比上年增长41.9%;人均储蓄1683元;各项贷款余额1783万元,比上年增长10.6%。
邮电业
2011年,支那乡有邮政业务收入18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82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支那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56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10所,在校生1453人,专任教师7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8.8%;初中1所,在校生653人,专任教师3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5.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教育经费达102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16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16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1016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支那乡有各类科技人才27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79人,经营管理人才4人,技能人才80人,农村实用人才10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支那乡有文化服务中心1个,文化活动室22个,农家书屋1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7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支那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其中卫生院1所,卫生室5个;病床87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258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2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1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671人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90/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45万人,参合率99.98%;孕产妇死亡率为0。
社会保障
2011年,支那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0户,人数35人,支出6.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月人均156元,比上年增长5%;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人次,支出0.15万元,比上年增长3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81户,人数4940人,支出557.23万元,比上年增长17.8%,月人均94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26人,支出15.72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农村医疗救助12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6766人次,共支出39.3万元,比上年增长43%;农村临时救济267人次,支出12万元,比上年增长14%。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3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6528亩,直接经济损失427万元,救灾支出260万元,比上年增长5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3万元,比上年增长2%。社会福利费15.6万元,比上年增长14.3%;社会福利单位1个,床位12张。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支那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96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6358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316笔,征订报纸4.51万份、期刊631册。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43户,电话用户普及率18%;移动电话用户3198户,移动电话普及率98%;光缆线路总长194千米,主干电缆达136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31个,宽带接入用户267户。
交通运输
2011年,支那乡有县乡级公路1条,总长76千米。乡村公路通达率达100%。客运停靠点1个,日均发送客车8辆次,日均客运量146人次,年货运吞吐量67万吨。
历史文化
“支那”傣语意为“田中的集镇”,因乡人民政府驻支那村而得名。
风景名胜
支那乡有大雪山、大娘山、大娘山半山腰上的仙人洞,地瓜山的姐妹石,老厂的官房,白马山等旅游景点。
地方特产
支那乡名优特农产品有天麻、苦参等;绿色环保农产品有草果、核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