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传统农业》是美国经济学家
西奥多·W·舒尔茨著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64年。
内容简介
《改造传统农业》一书的中心思想是如何把低效弱小的传统农业改造成高生产率的现代农业。西奥多·W·舒尔茨(以下简称舒尔茨)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舒尔茨认为,
传统农业是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经济均衡状态。其特征在于:首先,传统农业技术状况大致保持不变,所使用的生产要素与技术很长时间不发生改变;其次,人们没有增加传统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动力;再次,传统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处于长期均衡的状态。舒尔茨所说的传统农业实际上是生产方式长期不变、基本维持简单再生产、长期停滞的
小农经济。
为何传统农业落后、无法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落后的原因不是农民储蓄少或缺乏企业家,而是在于传统农业中对原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的收益率低,对储蓄和投资缺乏足够的经济刺激。首先,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和技术状况长期不变,所以持久收入来源是不变的;其次,农民持有和获得收入流的偏好和动机在传统农业中是不变的,因此,持久收入流来源的需求也不变。持久收入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这表明传统农业中资本的收益率低下。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舒尔茨认为,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首先,要建立一整套适合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不要建大规模农场,而要用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 能适应市场变化的
家庭农场来改造传统农业;其次,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再次,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源投资,他认为,资本不仅包括作为生产资料的物,而且包括作为劳动力的人,因此,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其形式包括教育、培训、提高健康水平等。
作品目录
作品思想
传统农业特征
舒尔茨认为,传统农业应该被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
经济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的特点是:一是技术状况保持不变;二是持有和获得收入来源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保持不变;三是这两种状况保持不变的持续时间,足以使获得作为收入来源的农业要素的边际偏好和动机,作为一种对持久收入流投资的这些来源的边际生产力,以及同接近于零的纯储蓄达到一种均衡状态。传统农业所代表的特殊经济均衡状况是以再生产性生产要素基础的技术状况,构成对收入来源基础的偏好和动机状况以及一定时期内这两种状况保持不变为基础的。
驳斥错误观点
为了对传统农业的特征作出进一步分析,舒尔茨驳斥了两种长期流行而且影响深远的观点:一种是传统农业中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低下,另一种是有名的隐蔽失业理论。
综合检验帕纳加撤尔和塞纳普尔生产中要素配置的资料后,舒尔茨将要素的概念扩展到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根据这种全面要素的概念,舒尔茨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一、这个社会之所以贫穷是因为经济所依靠的要素在现有条件下无法生产得更多。亦即在这些简单化的条件下,所看到的贫穷状况并不是要素配置有什么明显的低效率造成的。二不管他们适应经济条件变化的速度如何,与这种分析相关的重要事实是,他们的确能做出反应。三无论本国还是外国的有能力的农场经营者都不能像农民说明如何更好地配置现有生产要素。
传统农业改造
舒尔茨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使农业收入流价格下降,从而使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特别强调,引进新生产要素实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变化,因为”技术变化“这一概念在实质上至少是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减少或改变的结果。在现代,破坏农业社会均衡状态的最主要力量是农业中所应用的知识的进步。为此需要做到:一是建立一套适合于传统农业改造的制度;二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为引进现代生产要素创造条件;三是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
作品评价
舒尔茨对传统农业分析的最大缺陷就是忽视了生产关系问题。从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来看,封建制的、甚至
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是造成农业长期停带落后的重要原因。而舒尔茨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此外,还应看到,长期的殖民主义和现存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关系,也是发展中国家农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在改造传统农业的途径问题上,舒尔茨所说的市场方式实际是资本主义方式。基于这一点,他主张保存农业中的私有制,反对
土地国有化。舒尔茨在这本书中还多处批判
马克思主义。他往往把马克思主义混同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而加以驳斥。例如,在地租问题上,他把马克思的
地租理论混同于
李嘉图的地租理论而加以批判。这至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
《改造传统农业》也提出了许多值得重视、能给我们以启迪的思想。第一,舒尔茨确认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敢于向传统的轻视农业的理论挑战,对这些理论作了详细的批驳。他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强调了农业的改造对经济发展的重聚作用。这不仅在理论上是一个重大突破,而且对发展中国家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第二,舒尔茨曾到过许多发展中国家考察农业,又在一些国际组织中担任工作,对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十分熟悉。所以,他对农业问题的分析,对改造传统农业所提出的许多建议是可行的。例如,关于传统农业资本收益率低下的分析,关于改造传统农业关键在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思想,关于对农民进行
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等等,都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济学家、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梁小民评)
在书的一开始,舒尔茨就定义了“传统农业”的概念,即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他指出,仅使用传统生产要素的农业是无法对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但现代化的农业能对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在书的最后,舒尔茨通过一系列分析得出了本书所要论述的主旨:把人力资本作为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要改造传统农业,是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就必须要对农民进行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包括:教育、在职培训以及提高健康水平,其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
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W·Schultz,1902年4月30日—1998年2月26日),美国经济学家、
芝加哥经济学派成员、芝加哥大学教授及经济系系主任(1946—1961年);在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研究,深入研究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中应特别考虑的问题,从而获得1979年
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著作《改造传统农业》《人力资本的投资》《经济成长和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