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击性拟态是指先用伪装术瞒骗动物,而后攻击对方的
拟态。攻击性拟态也可仿效别种生物生活史中的某些别的特征。
攻击性拟态有两种情况:①捕食动物模仿被捕食动物的行为,引诱被捕食动物,如鲼鲸鱼和某些鳄鱼科动物,利用自身身体的突出部分做出蠕虫样的蠕动作为诱饵,引诱被捕食动物;食虫植物瓶儿小草、
猪笼草模拟花朵诱捕采蜜昆虫等等;②捕食动物假冒被捕食动物的求偶信号,骗被捕食动物接近,如某些萤火虫模仿其他物种雌性萤火虫的闪烁反应,引诱该物种的雄性来送死。还有其他例子,如在地上筑巢的鸟类常常模仿正在奔跑的
啮齿动物的声音,以引起正在靠近的捕食者的注意,使它离开自己的巢穴或幼雏。
①科学研究发现,为了保护自己、繁殖后代,很多植物练就了一身高超的“骗术”,甚至让貌似强大的动物也“俯首称臣”。 春天,生长在地中海沿岸的角蜂眉兰绽放出美丽的花朵,模样和雌性角蜂非常相似。不仅如此,角蜂眉兰还能分泌出类似雌性角蜂性激素的化学物质。在花间飞舞的雄性角蜂见了,以为交了“桃花运”。几经折腾,方知上当受骗,然而身上已经沾满了花粉,而后雄性角蜂被另一株角蜂眉兰的花朵吸引,花粉就传了过去。 类似的把戏在兰科眉兰属的几十种植物中上演,它们能模拟不同的动物,包括黄蜂、蜜蜂、蝇类等,甚至是极其精明的蜘蛛。还有一种兰花不是模拟昆虫的异性,而是模拟异性居住的洞穴,雄性昆虫探视之间,已经为兰花传授了花粉。植物的骗术还有很多,它们用这些神奇有趣的手段保护着自己,摄取营养、繁衍种群,这是它们生存所必需的技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②自然界中比
变色龙更善于伪装的动物还有很多,科学家将这一现象称为
拟态,即指一种生物对另一种生物的模仿,包括行为、体态、外形甚至气味、外激素等方面的模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被动地躲避天敌和主动地捕食等。乍一看,人们十有八九会认为这是一条蛇。其实它根本不是蛇,而是伪装成蛇的毛毛虫。为了模仿得更逼真,这种无害的毛毛虫有时甚至会对威胁它的捕食者做出蛇的攻击猛咬动作,让对方避之唯恐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