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洁癖”指从政者在政治上要高度的清正廉洁,容不得半点腐败、权钱交易、等违法失职现象。在能自由选择国家领导人的社会中,“政治洁癖”涉及个人品性和诚信问题,讲诚信、不撒谎是个“硬杠杠”。当下,中国政府也在加强反腐败治理力度,各国的“政治洁癖”能给人很多启迪。
基本简介
根源上来说,德国人的“政治洁癖”涉及个人品性和诚信问题。对政治家而言,德国人认为讲诚信、不撒谎是个“硬杠杠”。就算不贪污受贿,政客们一旦被抓住“撒谎”这个小辫子,下台走人是不二选择。
“政治洁癖”与德国整体社会风气有关。德国社会以讲诚信为荣、视贪腐为耻,而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对政治人物的道德审查更是严上加严。
德国式的“政治洁癖”给人很多启迪,这与德国整体社会风气有关,而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对政治人物的道德审查更是严上加严。在这一点上,德国与南欧一些国家形成鲜明对比。难怪,德国媒体在报道意大利前总理贝卢斯科尼时,免不了要讥讽连连,不管其在台上还是在台下。
当下,中国政府也在加强反腐败力度,德国式的“政治洁癖”能给人很多启迪。
德国案例
2013年新年伊始,德国前“第一夫妇”感情破裂成为该国一大新闻;2013年中国农历春节,又传来德国总统亲密盟友——教育部长安妮特·沙范辞职的消息。
德前总统武尔夫
2012年因“房贷丑闻”而辞职的德国总统武尔夫被曝与妻子分手,被“赶”出家门。媒体分析称,前“第一夫妇”感情破裂是武尔夫的“房贷丑闻”这一污点引发的外溢效应。这不得不令人感慨,德国人的“政治洁癖”让世人刮目相看。
这几年,算上武尔夫,德国已有多个高官因为“丑闻”而下台,而这些所谓的“丑闻”换个国度可能压根就不是个事儿。
拿武尔夫来说,他不过让老关系给予房贷利息优惠,但由于试图干预媒体报道,引发媒体和公众愤怒而不得不辞职。武尔夫的妻子在自传中透露,“丑闻”爆发后,前“第一夫妇”感情出现问题,最终导致武尔夫如今妻离子散。
古滕贝格因博士
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政治“超级新星”古滕贝格因博士论文抄袭而辞职一事。2011年3月,时年39岁的德国国防部长古藤贝格仅仅因为博士论文“未充分交代引用来源”,而被迫放弃博士头衔。
尽管古滕贝格是默克尔阵营里的新秀,在德国人气极高,很有可能成为默克尔的接班人,但媒体依然不放过这位风度翩翩的“希望之星”,不依不饶,还送给他“谷歌贝格”的绰号。压力之下,古滕贝格最终不得不辞职,搭上的还有其政治生命。
“谷歌贝格”事件还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德国网民发起检查知名人士学术文章的热潮。欧洲议会副议长、德国人西尔瓦娜·科赫-梅林就在这一过程中“中招”,被曝涉嫌论文剽窃,最后不得不黯然辞职。
奥廷格被默克尔
还有一点是官员财产和职衔申报问题。2009年冬,德国巴符州州长奥廷格被默克尔推举为欧盟委员会委员。就职前,奥廷格差点就栽在申报事项上。由于申报个别职衔的细节与事实有出入,奥廷格被媒体揪住不放,被迫三次修改申报表,出尽洋相。
新闻回放
32年前博士论文疑剽窃 德国教育部长辞职
卷入博士论文剽窃丑闻数月,德国教育和科研部长安妮特·沙范9日最终决定辞职。这名女部长的母校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5日决定,取消她的博士学位,缘由是她32年前的博士论文涉嫌剽窃。这所大学的一个委员会表决,认定沙范“有系统和故意”抄袭部分论文,决定收回当年授予她的博士学位。
沙范57岁,涉嫌剽窃论文追溯至1980年,题为《人和良知:关于现今良知教育的条件、需要和要求研究》,2012年5月遭指认剽窃。
一些分析师认定,沙范涉嫌剽窃程度较轻,但作为教育部长,在学术头衔等同人格保证的德国,这种行为不可容忍。
另外,对沙范落马,一些人怀有幸灾乐祸成分:这名部长先前似乎对阁僚古滕贝格“落井下石”。“作为31年前博士学位的获得者、指导数名博士生的导师,我本人不仅在小圈子内为他感到羞耻。”沙范当时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说。
德政坛“金童玉女” 先后栽倒“剽窃门”
沙范之前,德国政坛“金童玉女”先后栽倒在论文“剽窃”:时任防长古滕贝格和前欧洲议会副议长西尔瓦娜·科赫-梅林。
前国防部长
古滕贝格2011年3月因博士论文“未充分交代引用来源”,被迫放弃博士头衔,重压下被迫辞职,远走他乡,定居美国,这颗政坛“希望之星”陨落时年仅39岁。古滕贝格后来曾打算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
达特茅斯学院举办一场演讲,遭学生联名抗议而被迫取消。
前议会副议长
古滕贝格落马不久,科赫-梅林“中招”,论文剽窃遭网民曝光,作为欧洲议会最年轻的女副议长不得不黯然辞职。
科赫-梅林1970年出生,政治前途原本一片光明,辞职后坚持一年多,希望东山再起。只是,面对汹涌民意,她最终宣布退出政坛。
各国“洁癖”
日本
从外相辞职看日本的“政治洁癖”
被视为菅直人首相强有力接班人的48岁外相前原诚司,被“无情”的在野党挖出他曾在2010年4月接受外国人“政治献金”5万日元(约3989元人民币)的丑闻。在短暂的两天考虑后,他鞠躬谢罪,称以辞职承担责任,还日本形象和声誉一个清白。
前原是菅直人改组内阁以来第一个因腐败丑闻而辞职的高级官员,但从日本当代史来看,他绝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因腐败丑闻而辞职走人的高官。前有引咎辞职的细川护熙,后有正被检方追得团团转的前民主党党首小泽。几乎还没有一个日本高官腐败下台后又能东山再起的,也没有“异地为官”的。政治明星前原此番“自我惩罚”,绝不是为日后卷土重来而积攒政治资本。
从本案上看,前原所涉的腐败,只不过是桩“微额腐败”,争的只是一笔区区几千元人民币等价的日元,而且这笔“微额腐败”,也不属于贪污受贿,只是属于不当收受的“政治献金”。在“政治献金”大体允许的语境下,日本“派阀政治”常以“政治献金”多寡来决定党内派系的党领归属,“政治献金”比起导致前农水产大臣松冈利胜羞愧得悬梁自尽的“微额”权力寻租,“原罪”并不大。
新加坡
纪赟:新加坡的“政治洁癖”
新加坡这个没有资源,连饮用水都需要进口的国家能立足于世界,主要靠的是其软环境,其中重要一环就是政治上的“洁癖”,这一点在素来贪腐横行的亚洲国家中更为难能可贵。所以在《透明国际》全球清廉排行榜上,新加坡总是名列前茅。2012年12月1日公布的最新排名,新加坡又高居第五。
12月12日新加坡国会议长、榜鹅东议员柏默因私生活问题,主动辞去国会议长一职,可以说是为
透明国际的高排名添加了最新的注脚。媒体采访时,有不少榜鹅东居民对柏默过去的工作表现非常认可,并对他的辞职深感惋惜,因此就有人认为婚外情是私事,与其公职并不相关。联系到另一位议员饶欣龙,也因婚外情而被工人党开除党籍,从而失去后港议席,因此这就让人不由想起一个陈旧的政治话题,即政治公众人物的私生活,到底是否应与公职完全分开。
作为普通民众,我们当然知道每个人都有法律赋予的个人隐私权,所以一般也会非常自然地将之延伸到公众人物身上,认为虽然他们是官员而身居要职,却也还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所以也享受与我们同样的权利。但就社会学、政治学及法学范畴而言,权利与义务之间需要均衡,故而对社会拥有更多支配权及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就需要让渡出一些我们普通人的隐私权,而且权力越大,让渡也需要越多。
美国
public figure for all purposes
以美国的法律为例,被定义为“通用的公共人物”(public figure for all purposes),是属于需要受公共舆论监督,当然也包括法律限制最为广泛一类人群。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就受到了全细节的内容曝光;最新的美国中情局长彼得雷乌斯也因婚外情而引咎辞职。
此二人,尤其是前者是美国历史上公认的最有能力的总统之一,却因此一事件差点受弹劾而丢去总统一职,就是因为对他们实施了与普通民众不一样的隐私限定标准。在能自由选择国家领导人的社会中,人们有权相信一位私生活有亏的人物,有一定可能(并非绝对可能)会在公共社会事务处理上,同样具有犯错的惯性。他们一旦犯错,则决非只是一家一户之得失,而事关国家兴衰与百姓存亡。
外媒观点
只有了解了此一背景,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很多民主国家影视节目中,会出现那么多嘲讽、挖苦、影射当政领导人的节目,如
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在播出的情景喜剧中,就恶搞现任女总理吉拉德在办公桌上与人“缠绵”;
在美国电视电影之中,总统则常常是某件坏事的最终幕后黑手。但这些“冒犯”,却并不会如专制社会那样被劾以“大不敬”之罪。因为对政治公众人物永远存有心理监督与戒心防范,是民主体制民众的一块心理基石,也只有将他们放在玻璃展箱之中,与庶民息息相关的公权力才会锁入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