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大纲》是英国经济学家
纳索·威廉·西尼尔编著的著作,于1836年发表在英国的《百科全书》上。
内容简介
《政治经济学大纲》认为价值由效用、供给有限性和可转移性三个因素构成。效用是直接或间接产生快乐和避免痛苦的能力。一种物品随着供应量增加。效用会越来越小。价值生产三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供给是有限的。劳动者的劳动是对快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资本家对欲望的节制,价值就由劳动和节欲共同创造出来。他因此被誉为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先驱。在价值论基础上,他提出了节欲论。节欲即节制欲望,认为资本是资本家的一种牺牲,资本家为提供生产资料。牺牲了个人消费所给予的享乐和满足。这种牺牲应有所报酬,这就是利润。
作者简介
纳索·威廉·西尼尔(Nassau William Senior,1790年—1864年),是19世纪30年代最露骨地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英国经济学家,其主要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大纲》《论工厂法对于棉纺独立业的影响的书信》《关于生产财富问题的讲演》《关于政治经济学入门的四次讲演》等。
作品目录
《政治经济学大纲》在形式上杂乱无章,全书既无序言、跋语,又没有划分章节。
创作背景
《政治经济学大纲》最初是以论文形式,于1836年发表在英国的《百科全书》上的。1850年出第二版时,改为单行本,此书在著者生前共出了五版,第三版1854年,第四版1858年,第五版1863年。
作品思想
《政治经济学大纲》中纳索·威廉·西尼尔提出了“纯经济理论”,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应该当成为超阶级的纯粹经济学,成为专门研究和说明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的规律的科学,而对这些规律的解释又要以人类的心理活动或人们的主观感受为依据。西尼尔在本书中就以这种“纯经济理论”来解释价值、利润、利息、工资等经济范畴,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宣扬利润来自资本家的“节欲”。他认为,过去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太广泛了,这影响了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准确的科学的性质。鉴于此,他提出了要把政治经济学严格限制在研究财富的性质、生产、分配范围内的主张。纳索·威廉·西尼尔还提出了主观效用论,他认为,价值的构成,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效用、供给有限和可转移性。所谓效用,在他看来,并不是物品的客观性质,而是物品直接或间接产生愉快、满足或避免痛苦的能力。由于他把效用着作是人的一种主观评价,他进一步认为,物品效用的大小与供给有密切关系,供给的物品越少,则其效用越大。
作品影响
“节欲论”就是该书中首先提出来的。该书在受到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赞扬,主要还不在于他提出了主观效用论,而在于他提出了著名的“节欲论”。由于该书适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需要,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给这本书以极高的评价。他们认为,该书在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对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发展曾经产生广泛影响,而且至今仍为一些资产阶级辩护士所师承。因此研究该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