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施洛莫·敏茨(也译作什洛莫·敏茨)(Shlomo Mintz)1957年10月30日生于莫斯科,犹太后裔,从小和父母迁居以色列。并在那里长大。他幼年师从以色列名师伊洛娜·费赫尔学琴。
9岁首次登台演奏,10岁与
以色列爱乐乐团首次合作,成功地举行了音乐会。1968年秋,在一场原本应由
帕尔曼担任独奏的音乐会开始前,帕尔曼因故不能到场。于是,11岁的敏茨临时替代
帕尔曼,与
以色列爱乐乐团合作,在祖宾·梅塔的指挥下成功地演奏了
帕格尼尼《
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引起巨大的轰动。这次成功的演出不仅使敏茨的名声大振,还引起了
斯特恩的重视,并在斯特恩的帮助下,得以获奖学金赴美国留学。
??1973年,年仅16岁的敏茨首次登上纽约卡内基大厅,他与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合作,在著名
指挥家斯坦伯格的指挥下,成功地演奏了
布鲁赫的《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此后,他开始了国际性的演奏生涯。1976年,19岁的敏茨以独奏家的身份赴欧洲诸国进行了巡演。1980年,应
卡拉扬之邀,他首次参加
萨尔茨堡音乐节,并举行了个人独奏音乐会。从那时至今,敏茨的琴音始终不辍,传遍世界各地。他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转向指挥。
敏茨录制的唱片主要有:
巴赫的6首独奏奏鸣曲和帕蒂塔;
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勃拉姆斯的
小提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和两首小提琴奏鸣曲;
德沃夏克和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他的福雷两首
小提琴奏鸣曲(和
钢琴家布朗夫曼合作)赢得1988年的学院唱片大奖;他和钢琴家保尔·奥斯特罗夫合作录制的门德尔松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被《留声机》杂志评为1988年度最佳室内乐唱片。
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是敏茨演奏技巧的全面展示。他的基本功全面扎实。第五随想曲中晶莹流利的跳弓很少有人能赶上。他十分留意这些高难度的随想曲中蕴藏的情感力量。第七随想曲是写得稍感冗长的一首,敏获注意运用力度的变化来取得生动的悲剧效果。第二十二首中的十度双音容易听起来刺耳,敏茨的处理十分有特色,声音既圆润又连贯,是这首随想曲的最佳演绎。敏茨的音质结实、音色非常漂亮,而且没有当代一些
演奏家过软的欠缺。他到目前为止,最精彩的唱片可能是
普罗科菲耶夫的两首小提琴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