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场街原址位于今国庆路中段,它南起参府街头,与辕门桥相接,北至马神庙巷口,同鹅颈项湾相连此街因与教场毗邻而得名,长百米许。
简介
历史由来
明清两代的扬州教场,是驻军的练兵场。明代扬州设有卫所指挥使司,卫所的军士于教场轮番演练。
据
史料记载,当时的操练场地占地108亩。在教场里曾经有一座高大的
牌楼,上面嵌有“我武维扬”四个大字。1556年开始,扬州新城建立以后,武务日渐废弛,教练之举亦不常有,教场的范围日渐缩小。 当时并没有教场街,直到康熙南巡时,
徽商汪简臣捐修街道,打通了南北通道。此条街道也因其西边的教场而得名,被命名为教场街。到了清代中叶以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扬州的商业、文化、游乐之地。
教场街其实并非是对一条街的称谓,而是这里四通八达的街坊区的总称。“在教场环周有十一二条街巷,有雀笼巷、碧螺春巷、漆货巷等等。”可以说,教场就是扬州独一份儿的“迷魂阵”般的街坊区,穿街走巷,别有一番乐趣。走在街区长短不一的巷道内,还能看到一些已拆除街巷的名字。
过去在这条街的南北两头,各竖立着一座木质结构的
牌楼,谓之南北牌楼牌楼宽5米左右,高约8米,朱红色,虽不算宏伟,但因是过街建筑,故十分引人注目,称得上是教场街与教场的一个
标志性建筑牌楼在民国年间仍较为完好,1951年拓宽马路时才被拆除
经济文化
教场街与辕门桥一样,也是古城扬州的一条商业名街,店铺比较集中,尤以书局书林之多而著称
在这条街上,老字号名铺名店比比皆是既有创业于道光年间的夏德源帽店李松寿药号,又有开业于光绪年间的万福斋太和斋帽店和文海楼书局,还有清末民初涌现出来的陈恒和书林一品斋,笔庄商务印书馆,世界书局,大德生药号,老宝盛银楼,源泰洋面店,德兴隆五金电料行及乾丰泰南货店,大华茶食店,锦成洗染店,大丰旱烟店等一批老字号商家这些老店名铺经营的商品,不仅品种繁多各具特色,而且讲究信誉买卖公平,因而生意兴隆每到四时八节,街上购物人群来来往往进进出出,给教场街带来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教场街北牌楼西侧有一条雀笼巷,是通往教场的主要通道,此巷因扬州制作雀笼的作坊多集中于此而得名在在扬州为官或经商者,入京时常在此订购鸟笼,作为馈赠达官显贵的礼品,沪苏杭一些爱好养鸟的鸟友,也常慕名前来雀笼巷购买鸟笼民国年间,雀笼巷制作雀笼的名家好手,当首推陈三与高二狗子两家他们制作的鸟笼造型各异,做工精细,设计巧妙,美观实用小的雀笼高不盈尺,大的鸟笼高可及人,且有三拉子活动机关,拉起来可伸出三层,按下去可缩成一栋鸟笼雕有图纹,铜锔银钩,配有笼衣,备极华美
教场街北牌楼东侧雀笼巷对面巷口,有一座很有名气的
庙宇马神庙据史料记载,因明代在扬州设牧马监,祀马神于此,故称马神庙庙内供有关帝神像及红白二马,即关羽的赤马与赵构的白马乾隆年间,此庙内办过扬州营义学民国以后,这里先后成为江都县民众教育馆城中小学江都县立中学抗日战争胜利后,改设江都县简易师范学校解放后,马神庙故址初为苏北行署文教处办公地,后改建为苏北图书馆,馆内曾设过书场,常有王少堂康重华等著名扬州评话艺人在此献艺
教场街辕门桥一带,尽管在狭窄的街道上行人如潮,喧闹异常,但是每到春夏时节,在老庆云银楼门厅上方的雕塑和三星人上,在大麒麟阁的灯箱广告内,在一些商家店堂的檐梁上,在过街牌楼的篷顶下,常有麻雀燕子八哥筑巢做窝如遇晴朗天气,不时还可见到老鹰喜鹊在街道上空盘旋,傍晚有成群乌鸦在天空掠过那种自然生态平衡人鸟和谐相处的情景,都给扬州老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代商业
如今的教场更多透露出一股“洋气”。这里被打造成扬州中心民俗文化主题休闲购物街区,棒约翰、菲比酒吧、橘子水晶酒店……纷纷进驻。融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时尚。教场街发展到今天的国庆南路,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商业服务综合体。这条商业街主打的经营项目是服装,各式各样的服装店足够让人挑花眼。除此而外,商业街里还有餐饮店、书店、照相馆、钟表店、刻字社等,其中不乏著名的老字号。正是这些经营内容各具特色的店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集吃、喝、玩、乐、购物为一体的完整的消费过程。
参考资料
教场 百年美食街.扬州日报社.2014\u5e7405\u670825\u65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