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学生
叶千华文选
《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学生》选自叶千华著作《心灵夜语》,该文刊载于《跨世纪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第73页,1998年7月出版。转载于豆丁网。
转载原文
教师必须懂得尊重学生
○作者 叶千华
在我的笔记中记着这样一句话:人应当尊重自己,同时更应该尊重他人。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无不是用爱来塑造他们,用尊重的教态来获取教育成功的。因为爱是创造一切的源泉,教育者必须懂得爱,对学生必须充满真诚的爱,这种爱就是以尊重为别名,以尊重体现教育原则的。懂得尊重学生是教师表现的一个基本素质,也是教育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得力措施。为人师者唯有尊重你的学生,方能指导和要求你的学生。学生就会遵从你的教导来严格、规范、勤奋、守纪地做人和学习。
国内外有许多教育家正是从尊重学生出发,付出一片爱心,才使得教育教学事业顺利而蓬勃地发展,为世界、社会和未来作出丰硕的教育成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当教员贵在有赤子之忱”。因此他以博大的爱心,获得了“爱满天下”的美誉。他处处事事尊重学生,对学生从不摆师者架子,常以真诚而温和的态度帮助学生,谆谆诱导学生,从而取得了学生对他的尊敬和由衷的佩服。一个很普通的道理,就是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尊重你。教师就应该率先作出尊重人的典范。对学生尊重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师自身形象和人格的需要。若没有尊重,人之间一切美好的形象和需要都将是暗淡的,无色彩可言。尊重是人格心理需求在相互生存的环境中得以平等的态度,它既是感情的流露,也是品质的体现。特别是对学生来说,教师若轻视对学生的尊重,一味严厉指责批评学生,甚至不给学生明辨是非的机会和说话的权利,这就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而且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和成长。
学生的自尊心是很强的,他们如果都能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就会产生积极学习的心理,能使课堂教学在自觉、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得以有效的进行。若老师不能付出耐心和爱心,特别是对差生,以为那是浪费精力和时间,对学生态度冷淡,教学马虎,造成学生对老师敌视,听课随便,使差生越来越差,同时也直接影响好的学生,导致恶性循环,这是极不可取的,作为教师不应有这种表现。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工作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事业中去,懂得尊重每一个学生。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才能使受教育者获取心理的平衡。教师在教学中既可育人,也能误人,因此,树立和把握教师的正确教育观是培养懂得尊重学生的先决条件。在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达标过程中,能真正按教育教学原则与法规对学生实行达标和素质教育的学校并不多,从这方面就普遍忽略了教师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和尊重。教师也很难在打破常规的教育体制中去尊重学生,这种不完善的轻属重主的应试教育也自然形成不是常规的常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于应试教育,忙于教学知识单方面的成绩提高,甚至在节假日和双休日也安排上课。这都是由于领导排名次,教师拿奖金造成的现实。学校要求教师,教师要求学生,迫使某些教师在教鞭下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对学生施加压力,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考试和测验频繁,致使属科和小学科靠边拭目以待。当然,这种情况凭教师是鞭长莫及的。主要因素是领导阶层,他们只知要求,忽视了尊重。所以,懂得如何尊重学生,这就势必要教师本身作出努力,领导转变办学和教育思想,真正挖掘教育教学的深刻含义,充分体现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在学校的贯彻和实施。特别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冲击下和应试教学的体制中,教师更应深知学生需要尊重和信任,需要自主和自立。这一点不能因教学而剥夺,也不能因学生犯了错误而被忽视。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见,要让他们有发表个人见解的权利和机会,以增强师生间的团结、民主、尊重和友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否则,你苦口婆心也不能令他们心悦诚服,反而越加使他们没有兴趣,讨厌你的所言,造成与你对立。倘若你能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语气和蔼,即使批评指责他们的错误,他们不仅乐意接受,而且还以此为动力,认真听课学习,比无威信不受尊敬的老师的表扬还来得有力有情在理。
尊重源于我们的言行,体现于我们的言行。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施教学生,要求学生,教育的目的就能实现,教师的形象才能得以建立和完善。(该文刊载于《跨世纪中小学教师教改论文集》第73页,1998年7月出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6 13:44
目录
概述
转载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