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管理
管理学术语
教师的知识体系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显性知识包含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的一些知识,如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等;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还没有经过头脑的思维活动整理成条理性的东西,无法直接进行相互交流和传播的知识。如教师个体的思维模式、教学经验等。特点有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具有“波粒二相性。
知识的认识论范畴决定了其与认知主体的不可分割性,或者说知识具有个人属性,正是这一点决定了知识具有隐含性。
本文据此把教师的知识体系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教师的显性知识包含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和在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的一些知识,如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和一般文化等原理类的书本知识、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学术文章以及能利用各种符号和载体(如:文字、图表、声音、光线、图形、动作等)可供人们交流的结构化 / 理论化的知识等。教师的隐性知识则是指那些还没有经过头脑的思维活动整理成条理性的东西,无法直接进行相互交流和传播的知识。如教师个体的思维模式、教学经验、教学机智、课堂教学协调管理的技能、包括对学生进行感知和了解的人际知识和心智模式等。
话题一、 教师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具有高度内隐性、情境性以及个性化特点的隐性知识往往是教师个人通过日常教学实践的创造与反思而积累的知识, 来源于教师自身的实践、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偶然或不经意间的体会、领悟、感触和感想,往往 稍纵即逝,难以及时捕捉和编码予以保存,一般不易用言语表达,不易 模仿和复制, 传播起来非常困难。
此外,不同教师间的知识在结构、逻辑和深度等方面各不相同,也很难形成一致的体系。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师角色定位于传递理论知识的“中介者”,而不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知识的创造者”,容易忽视教师的知识管理。甚至有些学者认为隐性知识不能用文字表达、交流和共享。
但实际上隐性知识并非不能表达,只是表达起来不像显性知识那样逻辑严密、一目了然,它往往是零星的、个性化的、主观的,甚至可以说是随意的,像是一种文字片断。正因为如此,有必要也必须对这些片断式的知识进行管理,以便及时捕捉、显化、编码、系统化和保存教师们这些内隐的、个性化的知识,有助于拓宽教师之间交流和共享知识的“来源渠道”、促使教师多角度反思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促进教师的知识创新。
教师的知识具有“波粒二相性”,也就是说我们对教师的知识进行分类、组织、测度时,它具有实体的性质,而进行交流、创新、应用时,它又具备了过程的性质。
因此就引出了鼓励教师群体参与协作、相互沟通的需要。学校教师的流动性教小,工作性质相似,因此教师的隐性知识是较易获取并被创新利用的;另一方面,教师行业的经济差别不像企业员工那样显著,加上教师职业本身对教师知识奉献的内在要求,一般教师不会像企业员工那样为维护个人地位和权利而对知识进行封锁,属于教师的隐性知识比较容易进行共享和流动,在管理上具有可操作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管理:显化积累、内化、交流和??; mso-bidi-font-size: 10.5pt;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隐性知 识 → 显性知 识 → 更多创新的隐性知 识 → 更多创新的显性知识”的知识创新的良性循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30 15:29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