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迹,指收敛形迹。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隐匿、躲避。出自《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顿丘令” 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后数月, 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 邵嗣尧 ﹞后由御史督学 江南,鲠直公廉,势要敛迹。”
2. 隐藏;躲避。
唐
白居易《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於进取矣;不可进也,亦乞诸一言,小子则息机敛迹,甘心於退藏矣。”
3. 退居;隐居。
唐
岑参《终南双峰草堂作》诗:“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