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镇,隶属于湖北省
黄冈市浠水县,地处浠水县东南部,东与蕲春毗邻,南与黄石市、鄂州市隔江相望,西与
兰溪镇交界,北与
丁司垱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浠水县城32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0.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散花镇户籍人口为65097人。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散花镇境域属蕲水县开源上乡。
民国时期,属浠水县兰溪(三)区。
1951年7月,蕲春县散花洲划入。
1958年,属兰溪(长江)公社。
1984年2月,分设为散花镇、马垅区。
2001年,并为散花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散花镇辖散花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散花、五一港、车站、周墩、团林岸、回风叽、李家渡、涂墩、钱铺、沈家墩、鲁屋、禹山、添福庵、红莲巢、高山庙、郁港、南畈、风泥沟、仄船地、叶家桥、石牛山、马垅、郭畈、柏杨、胡祠、虎型、金塘、三家店、越峰、董河、新庙、天然寺、钱坳、快活、先锋、月畈、石桥、沙洋湖、天井湖、牌楼岭、福主庙、花园岗、上马岗、三壕44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散花镇辖44个行政村,1个村级单位:散花村、五一港村、车站村、周墩村、团林岸村、回风矶村、李渡村、涂墩村、钱铺村、沈墩村、鲁屋村、禹山村、添福庵村、红莲巢村、高山庙村、郁港村、南畈村、风泥沟村、仄船地村、叶家桥村、石牛山村、马垅村、郭畈村、柏杨村、胡祠村、虎型村、金塘村、三店村、越峰村、董河村、新庙村、天然寺村、钱坳村、快活村、先锋村、月畈村、石桥村、沙洋湖村、天井湖村、牌楼岭村、福主庙村、花园岗村、上马岗村、三壕村、滨江源种场生活区;镇人民政府驻中心大道10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散花镇地处浠水县东南部,东与蕲春毗邻,南与黄石市、鄂州市隔江相望,西与
兰溪镇交界,北与
丁司垱镇接壤,镇人民政府距浠水县城32千米,行政区域面积130.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散花镇境内中北部为丘陵,南部为滨江平原,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位于泰春山,海拔301.6米;最低点位于梅子湖,海拔14.5米。
气候
散花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无霜期年平均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370毫米。
水文
散花镇境内属长江大流域,石桥河、董河、三道河等3条小河均经策湖流人长江。策湖位于境内东南部,为重要滞洪湖。
自然灾害
散花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和冰雪冻害。洪灾年均发生一次,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98年,受灾人口15230人,死亡3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4万亩,倒塌房屋300间,直接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1亿余元。
自然资源
2011年,散花镇有耕地面积4.4万亩,人均0.5亩。
人口
2011年末,散花镇辖区总人口9.4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826人,城镇化率7.3%。另有流动人口3126人。总人口中,男性49791人,占52.9%;女性44353人,占47.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94141人,占10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84人。
截至2017年末,散花镇常住人口为66500人。
截至2019年末,散花镇户籍人口为6509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散花镇财政总收入7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6万元,比上年增长20%,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29.7万元,增值税89.3万元,企业所得税18万元。
2019年,散花镇有工业企业116个,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24个。
农业
2011年,散花镇农业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农业总产值8.3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17.2%,生产粮食2.1万吨,人均223千克,其中水稻1.8万吨,棉花种植面积2.1万亩,总产7629吨;油菜种植面积3.2万亩,产量5012吨;蔬菜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2.2万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5.2万头,年末存栏4.6万头;家禽饲养量172万羽,渔业以养鱼、螃蟹为主,养殖面积2.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9508吨。
工业
2011年,散花镇工业总产值2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镇地区生产总值的60%。工业企业162家,职工33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商贸
2011年末,散花镇有商业网点195个,职工40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5亿元,比上年增长22%;集市贸易成交额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
金融业
2011年末,散花镇境内有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各项贷款余额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
邮电业
2011年,散花镇全年邮政业务收入210万元;全年电信业务收入3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散花镇有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1478人,专任教师64人;小学12所,在校生5430人,专任教师23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391人,专任教师22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9.5%,比上年增长8%。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散花镇有文化站1家,影剧院2家,书店3家,农家书屋10个。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散花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7家;病床2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3张,固定资产总值0.8亿元,专业卫生人员271人,其中执业医师30人,执业助理医师110人,注册护士40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5.8万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8万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散花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61户,人数2706人,支出387万元,比上年增长8.7%,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长10.6%;医疗救助19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638人次,共支出103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059户,人数3278人,支出213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54元,比上年增长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4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0万元,比上年增长8.6%。敬老院2个,收养农村五保人员75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散花镇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点60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1.8万份(册),电信企业2家,服务网点10个。
基础设施
2011年,散花镇镇区有自来水厂2座,年供水4.2万立方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5000米。
2011年末,散花镇镇区有35千伏、110万千伏变电站各1座。
交通运输
2011年末,散花镇境内有黄黄高速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中大省道3条公路干线交会。西南通过黄石长江大桥与黄石市相接。有长江码头3座,公路客运站1座,开通镇区至黄石市区和至马垅街等2条公交线路。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散花镇因镇人民政府驻地位于传说三国时火烧赤壁大破曹军后,周瑜“犒赏三军,祝酒散花”的散花洲而得名。
文物古迹
天然寺位于泰春山,前峰树木茂密,远看如青狮,故又名青狮山。内有天然八景:望江石、兰江照、青狮山、洗手池、双峙峰、钵盂峰、虬虹岭、白额崖,是鄂东
旅游胜地。传6世僧丹霞始创禅林,法名天然,天然寺因此而得;至明代后庙宇增至5栋,有天王、大雄、韦陀、般若、三祖等殿以及经堂、禅房、穿堂、厢屋等99间,有庙田百余石,竹林数十亩。
福主庙万年台又称“枫香树万年台”,位于散花镇福主庙村,距散花镇20千米,它是浠水县的古戏台,修建于清乾隆年间。戏台由正台、道具室、化妆室3部分组成,建筑面积110平方米,歇山顶,两重檐,屋面盖小青瓦。台前由两根6方石柱支撑,其中一根上部还保存石雕蟠龙立凤,前台与后台隔木板墙,建国后,浠水县人民政府曾两次拨款维修,保护范围5000平方米。1988年,升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白水井
白水井位于散花镇石桥村,距浠水县城15千米,浠黄公路白水井收费站旁。该井边的山嘴处建有一座青龙庙,庙旁一棵古樟树。地面有石围井圈,井深约5米,井圈直径60厘米,井圈边上凿一缺口,井水终日从缺口处外溢,井水水质甘醇;1965年,修建浠散公路时,青龙庙、古樟树被毁,水井淤塞严重,水深不足2米。
散花洲
春秋时,伍员领兵伐楚,曾屯兵
散花洲。三国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火攻曹营,大败曹军。东吴将士凯旋,顺江东下,途经长江沙洲,设宴犒赏三军,祝酒散花。故得名“散花洲”。
铁锁江
西晋初年(280年),晋武帝命王濬率领以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下,讨伐东吴,东吴国君孙皓,凭借长江天险,在西塞山处的江中暗置铁锥,再加以铁链横锁江面,王濬用大筏数十,冲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战船顺江而下,直取金陵。故人们称西塞山处的江段为“铁锁江”。
定案碑
定案碑全称“各宪专谳定案碑”,位于散花镇鲁屋村,该碑宽0.6米,高1.2米,碑文约有1500字,记述了从清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间沈伍(即沈墩村)与兵马草料场(即江北农场)长达九年芦苇荡水面的纠纷及断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