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曲谱
艺术学术语
“敦煌曲谱”是在敦煌的石窟中发现的古代乐谱,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引起了世界上许多人的重视。
基本信息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的5月26日,敦煌的一位道士在清理一个洞窟的流沙时,偶然间发现了一个被封闭的石室,里面堆满了古代文物,共有四万多卷佛经、诗词、信件等珍贵资料,其中就有后来被称为《敦煌曲谱》和《琵琶二十谱字表》的珍贵音乐文物各一件。这一被偶然打开的石室就是著名的“敦煌藏经洞”。
由于清朝的腐败和没落,对这批珍贵的历史文物根本没有引起重视,却被外国人乘虚而入,先后有万余件文物被偷运到英国、法国等地。那卷《敦煌曲谱》在1908年被卖到了法国,收藏在巴黎国家图书馆,至今仍保存在那里。
《敦煌曲谱》中抄写了琵琶曲25首。抄写这些乐谱的纸张的另一面是公元933年农历9月9日抄写的《仁王护国经变文》,可见这些琵琶曲谱也是在公元933年前后(五代后唐时期)抄写的。25首乐曲的标题分别是《品弄》、《倾杯乐》、《又慢曲子》、《急曲子》、《西江月》等等。
现状
《敦煌曲谱》的谱子属于“燕乐半字谱”,读认它的方法早已失传,因此解读《敦煌曲谱》就成了一个大难题。从30年代开始,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分别对《敦煌曲谱》进行解读、译谱。近十数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学家叶栋陈应时席臻贯、何昌林等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的解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2 20:17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