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道经是指敦煌遗书中的道经,是100年以前才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敦煌莫高窟也叫千佛洞,位于甘肃省敦煌东南,是中国著名的石窟。在其中第17新编石窟内,藏有大量文书,就被称为敦煌遗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时任千佛洞主持的道士王圆 无意之中发现了藏经洞。此后,洞内的文物和经卷就开始流失,特别是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如英国人伯希和、法国人斯坦因等,利用王道士的无知,骗取了大量文献,使其流失于国外。后来,在一批爱国学者的呼吁下,中国政府也抢救了一批文献,由国家来收藏。还有一批文献仍然散落在私人手中,其数量难以估计。
从数量来看,道经在敦煌文献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大约为2%-3%,远远少与佛教文献。但是,就是这数量不多的文献,对于道教的意义仍是巨大的。人们发现有一部分敦煌道经从未被《道藏》收录,因此,它们的发现使《道藏》得到了极为宝贵的补充。即使有些敦煌道经被收入了《道藏》,但由于二者相隔年代久远,结果就形成了两个版本。而前者写于唐代,大大早于后者,这对于校勘《道藏》有很大的意义。
王圆录,原籍湖北麻城县,从军戍边来到肃州(今甘肃酒泉)。退役后即在教煌当道士,定居于
莫高窟。他
颇有知见,能书善辩,与当地敦煌官吏来往密切,并主管当地的道教宫观庙宇。关于他发现藏经洞的经过,其说不一。一说他和一位姓杨的助手在16窟中抄经,二人均吸
烟袋锅,用笈笈草引火点烟,笈笈草用毕即插于洞窟壁缝中备用。一次插笈笈草时忽然穿过石壁,恰是17窟密封洞口处,于是发现了藏经洞。一说
王道士雇人清理16窟洞内泥沙,洞壁开裂,露出17窟洞山。王道士本人在(催募经款草丹)中则说当时是“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何种说法为是,今已无从考证。总之,
王道士是在偶然之中发现了藏经洞,发现出来藏了九百多年的古书和艺术品,获得了全世界、全人类所久已忘记了的无价的精神财富。
自藏经洞发现之后,经卷及文物即开始流失。起初尚是少量流失,落入国内私人藏家之手。自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
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1908年俄国人柯兹洛夫、1909年日本人桔瑞超等始,敦煌文献大量流失国外。后来在国内一些爱国学者的呼吁和奔走之下,民国政府抢救了一批敦煌文献,为国家收藏。
敦煌遗书,从已知文献看,90%以上为佛教文献,道经只占2%—3%。莫高窟属于佛寺,为何存有道经?原因是在8世纪后年叶吐蕃占领敦煌地区之后,道教受到打击,佛手需要抄写经卷,由于战争隔绝缺少纸张,就用原道教宫观遗弃的道经拿来当纸用,在其背面抄写佛经。这样,一些道经被保存下来了。
敦煌道经的抄写年代,大致在隋、唐、五代之间,其中又以唐玄宗时期抄录最多,其次是唐高宗时期。现已知的道经(据敦煌道经目录编)有496件,皆为手抄本。由于年代久远和其他原因,很多已经残损。
敦煌道经,主要有(无上秘要)、(道典论)、(大道通玄要)、(神人所说三元威仪观行经八)(灵宝真—五称经)、(叶净能诗)、(涉道诗)、(老子道德经)(葛玄序)、(老子想尔注)、(老子河上公注)、(
老子李荣注)、(老子道德经义疏)(成玄英)、(老子注)(唐玄宗)、(老子道德经开题)(成玄英)、(玄言新记明者部)、(老子化胡经)、(老子变化经)、(太上洞玄灵宝空洞灵章)、(太上洞玄灵宝真文度人本行妙经)、(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上)、(太上灵宝洗浴身心经)、(灵宝金录斋仪)、(灵宝自然斋仪)、(天尊说禁诫经)、(太极真人门功德行业经)、(元始应变历化经)、(神人所说三千威仪观行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