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罗家塾
于香港新界大埔大埔头村邓族的祠堂及家塾
敬罗家塾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大埔头村,是该村邓族的祠堂及家塾。于1998年7月21日被列为法定古迹。
历史背景
敬罗家塾位于大埔大埔头村,该村邓氏族人原居于元朗锦田,于十三世纪时分支迁居至大埔,建立了水围(名老围)。二十世纪初,由于兴建九广铁路,水围从中被分开为水围及大埔头两条村。近年日益发展,大埔头村民已将原村屋改建或加建丁屋,成为多层楼宇。
敬罗家塾相传于明朝时由邓氏第十三代族人玄云、梅溪及念峰为纪念第十代先祖敬罗公而建造,敬罗公被尊称为大埔头邓族流光堂开山祖。敬罗家塾原用作族人家塾之用,以传统卜卜斋方式教学,一度有多达40名子弟就读。除用作书室外,亦是族人聚会及庆节活动举行的地方。敬罗家塾曾改作“启智学校”的校舍,于1953年迁出后再恢复作祠堂之用。
结构
敬罗家塾为传统的三进两院式建筑,在门前左右各建有一个鼓台,鼓台上各有两支花岗岩支柱用以承托屋顶。正门石额“敬罗家塾”四字乃著名金石家邓尔雅(1884-1954年)的手笔。屋顶正脊及墙头饰有几何图案,而屋内的檐口板就以花草图案为题的精美灰塑点缀。敬罗家塾中进正厅有一座雕刻精致的神龛,是于1932年从广州订制,神龛分六层安放供奉由元亮公至敬罗公各祖先灵位,正厅“流光堂”三字则出自革命家胡汉民手笔。正厅原为课室,其左边阁楼曾用作老师及未婚子弟宿舍。
奖项
2001年敬罗家塾的重修项目因能显示优秀复修技术,复修后亦能使历史建筑重现其社会功能,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物古迹保护奖杰出项目奖(Award of Merit of UNESCO Asia-Pacific Heritage Awards for Culture Heritage Conservation)。敬罗家塾的重修工程亦荣获由古物咨询委员会及办事处所举办的香港文物奖(2001年)优异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9 20:33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结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