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塔,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
东湖街道同心村7组,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建筑占地面积50平方米,是一座塔型建筑,与
迴澜塔并称为富顺双子塔。
历史沿革
富顺县志载:宋时,邑人吕震、昌读书其上,山兄弟刻苦攻读,后俱以文显扬名于世就山顶平处建塔十层,宛如玉笔指天,取名“文笔塔”,后毁。
明代,富顺文风鼎时期,县民考中进士135人,举人、秀才则数以千计,便在同心山顶建造浮图七级,取名“文峰塔”。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建造县城西郊的回澜塔时,对该塔进行过大规模的培修,更名为文光塔。
2020年,富顺县人民政府对文光塔进行了修缮维护。
2024年9月27日,位于富顺县同心山上的文光塔主体塔身经过三个月修缮后完工。
建筑布局
文光塔塔身、塔基呈八边形,塔基采用条石建造的须弥座,塔基条石砌筑,边长2.5米,高1.83米。塔身砖石结构,七级楼阁式,层层上收,各层均开窗,八角攒尖宝珠顶,通高38米,每面浮雕卷草吉祥图案,底层正面开弧顶门洞。塔建造在塔基正中,塔身八角在卢出18厘米宽的砖杨桂,高出塔身20厘米,灰饰素面。塔底层高4.8米,正面的弧形券拱门高2.44米,宽1.08米,文光塔内有螺旋石梯绕至塔顶,并可凭窗孔远眺,登完113级踏道,即上顶层。文光塔塔檐采用砖叠深挑出,五作底层塔俯正面为“双风朝阳”两侧为“百风”。
文光塔塔基后部则与众不同,高128米,呈长方形,宽6米,为同心观庙宇正殿之补鑫形成庙塔相随的布局。
文光塔塔身门预石刻“文光塔”3字。上颗为“道光二十六年丙午冬月”下颖为“知富顺县事陈长题”。两侧石刻门联高1.68米、宽26厘米,书:“七级重光喜额俊锤英书台启秀,三台上映看经文纬武天榜题名。”前记“道光两午嘉平之吉”,后记“邑人进士张震题”。文光塔座东向西,塔基正面及左右两侧分层刻石,外侧四周刻万字回纹,向内四周阴刻祥云,再往内四周阴刻卷草,中间部分高28厘米每面正中刻人物、禽,左右侧刻房屋或花草,内容涉及天人间的故事,表现出丰富的内涵。
文光塔各层塔檐均有泥塑花草。塔身正面一层以上均有碎瓷贴面的题字,层为“科甲济美”,三层为“拔地参天”,再上则剥落不清。每层正面设门,余下7面设窗,除顶层为驱拱形外均为园孔窗。塔内有坚固的中心柱,各层正面依柱辟拱形盘,内设神像。
文物遗存
文光塔塔身第二层的门额上,刻着“科甲济美”,第三层门额刻着“拔天参天”,以上层的刻字风化。文光塔门额横匾刻知县陈长墉题“文光塔”三字楷书大字,门柱题刻“七级重光喜毓俊钟英书启秀,三台上映看经文纬武天榜题名”,乃县人进士张震撰书。
历史文化
相关人物
陈长墉,出生于广东揭阳县梅岗都(今揭阳市揭东区玉滘镇凤巷村),曾任富顺知县,清朝年间曾组织对文光塔进行培修。
得名由来
陈长墉对建造于前朝的废塔“文笔塔”加以修复,并改名、题刻“文光塔”三字,以示“文章兴盛,光耀四方”,一时被视为富顺之“文笋”。
文化典故
据说与宋朝时期富顺的“文明”有关。因为当时富顺出了进士六十七人,明朝又出了进士一百三十九人(另外元朝出了一人),人们认为这除了与富顺城内的孔庙有关外,还与城东的同心山有关,在上面修建一座挺拔如笔的宝塔,就可使富顺的文脉代代相传,文风年年昌盛。而且还把塔名取为“文光”,就含有“文风昌盛、光照环宇”的意思。
保护措施
1982年7月7日,文光塔被富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
富顺县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7月16日,文光塔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交通信息
自驾从富顺县人民政府出发,途经东街一带,约6千米,约12分钟到达,附近有公交站台,可乘坐3路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