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人类现象,是人类
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和
精神动力。也是这种发展进步在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标志。广义的文化概念,即所谓的
大文化,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
主观世界的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它包括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物质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精神文化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来体现的人类文化,包括思想道德和
科学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所谓“创新”,就是在求异的前提下,发现前所未闻的规律,发明前所未用的技术,实施前所未有的举措,创造前所未见的事物。创新,就是对某个或某些局部有着重大意义的现实问题,加以令人信服理论阐释和说明,通过对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本身的深度观察与慎密思考,发前人之所未发之感慨,说前人之所未说之话语,论前人之所未论之论题。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实践,作为人们改造
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
社会性活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
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
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当代著名民间发明家,
季汉生先生于九十年代初发明的电子稳压
节能灯,被世界电光源专家、当代的“
爱迪生”、中国电光源之父
蔡祖泉称之为“电光源的二次革命”,并被国家列为重大
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其创造的
社会价值难以用金钱来计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不能离开
文化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
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
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各种
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
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根据十六大精神,我们应该在理论探求与具体实践中,切实把“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高度地统一起来,并
以之作为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方略。对于文化创新,要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
外来文化的关系。克服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克服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
民族虚无主义”和“
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