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
文县境内,东经104度40分-104度51分,北纬32度57分-33度02分之间,面积100.41平方公里。海拔820-3113米,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
暖温带湿润气候交汇地带。其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尖山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南部文县境内,东经104度40分-104度51分,北纬32度57分-33度02分之间,面积100.41平方公里。尖山自然保护区海拔820-3113米,为北亚热带湿润气候与暖温带湿润气候交汇地带。
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
红豆杉等;动物中兽类37种,鸟类49种,爬行类6种,两栖类3种,鱼类3种。 其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扭角羚、鬣羚、黑熊、林麝、豺、大灵猫、金猫、蓝马鸡、
红腹锦鸡、
红腹角雉、鹰以及大鲵等。该区生存的大熊猫是个独立的小群体,现有7、8只。
12月4日,
文县林业局和兰州大学
环保社团“绿队”在省城兰州共同举办“携手共建尖山自然保护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型公益宣传活动。活动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尖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发展,“让尖山自然保护区成为动植物王国,大熊猫的乐园。”
当天,兰州大学“绿队”队员在兰州市
东方红广场拉开
横幅,向兰州市民发放大量宣传图册。
文县林业局领导亲切地给市民介绍情况,回答市民提问。近百张
照片吸引了广大市民前来观看,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让人们流连忘返,市民们纷纷在“携手共建尖山自然保护区”条幅上郑重签名。一位市民激动地说:“以前竟不知道我们家门口也有大熊猫,签名是一种责任,保护
生态多样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这次活动源于兰州大学
环保社团“绿队”队员的一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1999年4月7日,在兰州大学一分部,8名大一学生出于对环境问题的忧虑,决定创办一个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学生社团,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保护环境做出一点贡献。这个
环保社团就是兰州大学“绿队”,又称兰州大学学生
环境保护协会,是甘肃省高校中成立较早的以加强环保意识宣传为中心的学生社团。“绿队”成立之初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增强人们的
环保意识,积极投身到各项具体的环保活动之中。在短短的7年时间里,“绿队”已从最初的8名成员发展拥有500多名会员的兰州大学规模最大最有影响的社团之一。“绿队”队员一行10人(包括一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交流生)来我市
文县开展了以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调查为主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配合文县林业局对尖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了解了尖山自然保护区的基陇南状况。回到兰州后,他们促成了这次旨在携手共建的大型公益宣传活动。
文县素有“陇上江南”、“大熊猫故乡”的美誉。境内的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连接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该区生存着4到5只大熊猫,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群体。尖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完好,区内植物种类丰富,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有
红豆杉,动物中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扭角羚、黑熊、羚、林麝、豺、大灵猫、金丝猴、蓝马鸡、
红腹锦鸡、
红腹角雉、鹰、大鲵等。尖山自然保护区区域面积狭小,仅有10040公顷,与白水江保护区直线距离达6公里,呈“岛屿化”现状。更令人忧虑的是,尖山保护区建设项目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社区经济落后,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保护区面临严峻挑战。
“如果尖山保护区不扩大,就得不到
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
环保组织及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项目支持,尖山自然保护区就会走上自生自灭的道路,如果尖山保护区自生自灭,社区群众就会因生活所迫大量破坏生态环境,大熊猫、
红豆杉等珍稀动植物就会灭绝。”提及尖山保护区扩大的紧迫性,
文县林业局一位副局长很是忧心忡忡。据专家介绍,扩大尖山自然保护区面积,在尖山保护区和白水江保护区之间打造一条“绿色走廊带”,将对保护大熊猫及栖息地,保护珍稀的动植物,克服原尖山保护区“岛屿化”现象,具有积极意义。
文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尖山保护区的扩大,县林业局通过基础调查,完成了“大熊猫多条样线”的监测,编制完成了文县尖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扩大的区域规划,正在向上级部门报批审核。新的尖山自然保护区如果按规划扩大建成,总面积将扩大8倍,达到82034公顷。那时的尖山保护区,将真正变成“大熊猫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