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拳
中国传统武术拳法
杜家拳又称“文圣拳”、“五步架”、“神拳”、“长寿拳”。“文”字取意于文功静坐之法,“圣”字显其拳理高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拳术。因此拳初期传人名杜宏信,其弟子又称之为“杜家拳”。文圣拳动作稳健.无蹿蹦跳跃,五步之距就可练拳,故又名“五步架”。清末,文圣拳门志士聚会,总是先烧香敬神,继之习拳练武。逐渐形成了燃香习武的规矩,文圣拳由此被称之为“神拳”。文圣拳门中有“八十出功,九十不松”的说法、故又称“长寿拳”。
发展历史
2024年12月1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杜家拳》在列。
分类
作为武术宝库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杜家拳分文功和武功两部分。文功是静功、主要养气、练意,武功即动功。上要练形求法。动作中讲究阴阳变化,刚柔含展,伸筋拔骨。以意行拳,以气催力。气到力到、意、气、力相结合。技法上讲究:粘、沾、连、挤、推、托、靠、钻等。演练时要求:松腰活胯,分膝拔顶,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身正步稳,顿挫发力。意贯始终。土要套路有“头趟架、二趟一路、二趟二路、二趟三路、二趟四路、二趟五路”等。主要流行于山东嘉祥、汶上、微山济宁江苏沛县等地。
传人
杜维岭
在滕州市谈起武术,不得不谈起西岗杜庄,而谈起西岗杜庄,又不得不谈起杜家拳正宗传人——杜维岭。
杜维岭,身材不高,但身姿矫健,俨然看不出是个55岁的人。杜维岭自幼受家庭武术熏陶,酷爱武术,八岁认族兄杜维启为武师,在老师的精心爱抚培养下,文化学习和武术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十四岁已经全部掌握了十八般武艺,深受老师的喜爱并跟随老师窜武场访友,取百家之长,充实自己武艺。先后参加过多次市、县武术表演,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杜庄位于滕州西南部,濒临微山湖,自古以来,这一带匪盗称雄,打家劫舍,村民们为了自卫,也都舞刀练拳。杜维岭5岁半时丧母,全靠父亲抚养。他从小聪明过人,喜读诗书,又爱弄拳棍,甚为其父疼爱。因年幼丧母,饱尝了生活的艰难,他深知自己家境势单力薄,特殊的生活条件,使他早熟于其他同龄的孩子,年纪虽小却刚强有志。
高中毕业后,在本村任教(杜庄)兼任武术教练,由于他拳路正宗,教学有方,吸引了方圆几十里外的武术爱好者前来拜师学艺,以点带面,全市掀起了普及武术的热潮。正是由于杜维岭以及市体委负责人做出的不懈努力,我市被国家命名为武术之乡称号,由于杜维岭教学成绩显著,83年被评为全国千名优秀武术辅导员。同年进入了山东省武术教练短期培训班,在全省42名教练员培训中,成绩考核为优秀;84年被调往西岗中心校任教并负责全镇的体育工作。在此期间,他强化训练了一批优秀小武术队员,先后为省、市武术队以及高等院校输送了100余名优秀运动员,杜维岭被山东省评为优秀体育教师、镇优秀共产党员
2000年,杜维岭在市教育局、体育局、镇政府的鼎力相助下,创办了宏港学校,自宏港学校建校以多次组织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大赛,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不久前,杜维岭在全省“武协杯”武术比赛中依然是宝刀不老、光彩照人,以他稳健潇洒的拳风赢得了观众、折服了评委,获得男子老年组对练冠军……
王安林
(1964—)山东省济宁市人,自幼随宋如一习练文圣拳,他聪慧、好学、肯于吃苦,深得师父喜爱,也经常受到师祖宋传平的指点。通过师祖、师父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刻苦努力,全面继承发展了文圣拳的理法精要,为文圣拳第三代宗师。
1983年,王安林作为山东济宁文圣拳挖掘整理小组成员参与了全国传统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使世人对文圣拳历史和功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1996年8月,率文圣拳同仁代表山东传统武术团,在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第二届济南国际武术节”中,荣获个人金牌和集体一等奖。1998年8月在“第三届济南国际武术节”中,获个人冠军。1999年8月在“第四届济南国际武术节”中,受省武术推广中心委托向海外友人传授文圣拳法,并获大师级冠军。
1998年5月,随山东省武术代表团到意大利参加“第七届国际功夫大会”,共获得个人两项冠军,并被国际功夫联合会授予“国际功夫大师”称号,在海外引起轰动。意大利、西班牙、阿根廷等国家的众多武术杂志多次进行了专题报道。
1999年,应邀于中央民族大学讲解传授文圣拳,使文圣拳第一次走进了高等学府,其重武德,讲武学,顺应自然规律,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拳术思想赢得普遍好评。2000年,在济宁收阿根廷“中国传统武术同盟会”主席克劳迪奥为文圣拳弟子,正式拉开了向世界推广文圣拳的帷幕,为实现宋如一先生弘扬文圣拳的遗愿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2003年7月,中央电视台《体育人间》栏目组赴济宁拍摄有关文圣拳和王安林的纪录片,王安林以武功修为充分展现了文圣拳令人惊奇的实战技击术。同年9月,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一行赴济宁拍摄20集的文圣拳教学片,王安林将文圣拳的传统套路和内功心法做了详细的示范讲解。
2004—2006年,王安林先生常年每周在山东卫视台、山东体育电视台、<中华武术>栏目中演练讲解、传播文圣拳的养生和技击功法,使文圣拳在国内外有了更深远的影响。
2006年9月,韩国传统武学会会长赵英後先生聘请王安林先生为大韩传统武学会顾问。2006年10月,王安林先生代表中国国家队[全国20个优秀传统拳种的重要代表]参加了66个国家参赛的笫二届世界传统武术比赛,均以最高分获二项个人冠军,并得到国家武协主席王筱麟先生和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先生的亲切会见。
他认为涉深水者得蛟龙,立大志者有大作为,非志无以成学,非学无以成才,以精诚专攻之恒毅,才可见水滴穿石之神奇。他坚持开放练拳,时常走出家门,到全国各地拜访武术界的朋友。他先后到北京、上海、河北、河南、湖南、江苏、福建等省市及山东各地,与太极拳、大成拳(意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螳螂拳、南拳以及众多传统长拳等武术流派的名家们深入交流,广采博取,不断汲取传统武术的优秀结晶和国际功夫精华,用以完善和发展文圣拳,并首次撰写了文圣拳的全套拳谱和养生集技击理论资料,将传统吐纳、导引、经络、穴窍等内功理论与自然资料、物理力学、运动力学相结合,形成科学系统的文圣拳武学理论,并通过论文、图解、影像等形式,系统地著成《文圣拳内部六大系列教材》,为弘扬文圣拳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安林由师父宋如一生前选定,师母认可做为文圣拳继承人,从1996年起担负起弘扬发展文圣拳的重任。为更好的弘扬文圣拳法,在2003年6月22日由济宁市原武协主席徐锡义主持,济宁各门派代表见证,师姐宋连菊,师兄宋连洪均签字推举王安林为文圣拳第三代掌门人。现为济宁市文圣武学推广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武术名家协作体常务理事,山东电视台《中华武术》栏目顾问,济宁市武协秘书长,吉林四平中国文圣拳推广中心主任,阿根庭文圣拳国际发展中心顾问,韩国传统武学会顾问。
历史渊源
文圣拳历史久远相传在唐宋年间,分别有李世民,赵匡胤之后隐名在山中修时所创,明未清初传为神拳,清朝时期代表人为河北官县杨四海,杨四海传山东嘉祥杜洪信,叫文圣功,后人称杜家拳82年国家杨武术挖掘中,被济宁汶上县宋庄村宋传平大师更名文圣拳。
文圣拳武术挖掘
2008年清明济宁文圣拳部分弟子,由余保奎大师与贺玉秋大师为引进师,在汶上南旺宋庄村,正式被文圣拳传人宋连红大师收为入门弟子,在已有近20年未开门受徒的情况下可见,由于门内部分捣把分子对门内历史的扭曲,和对文圣拳正宗传人的不公正,让诸多文圣拳爱好者未能了解文圣拳在武术挖掘时期与早期发展的真实情况,而带来发展的缓慢状态,武术挖掘期间;文圣拳宗师宋如一先生与其父宋传平先生为尊重杜家传人,由宋传平先师带其孙宋连红与徒孙贺玉秋赴嘉祥县黄亥乡井庄村杜学颜老人家,协商共同定为文圣拳。文圣拳的命名应为“文圣拳”、“杜仲山大师为文圣拳掌门人,宋连洪大师为文圣拳第三代传人。这是不争的事实,不可篡改!文圣拳弟子都应团结在宋连洪大师周围,发展入室弟子应由宋连洪先生举行入门仪式,登记存档。凡沽名掉誉,违背圣贤之礼者应为后人所不耻!文圣拳追述至创始期,相传刘奉天祖师,八位徒弟只有皋爷习武,其余徒弟专注于道家导引,吐纳,可见本门文功,武功的由来,展现文圣拳技击与养生应是文圣拳大师们的己任。文圣拳经过数年的发展以在国内外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宋联洪、司品喜,余保奎、贺玉秋、王安林、杨成华、宋恩琦老师们等为文圣拳均做出了贡献。
掌门人
文圣拳第二代掌门人 宋如一
第三代掌门人 宋连洪
基本功
文圣拳分武功,文功两部分
武功:一路架,(基本功)二路架三路托打,六合大枪,绝命枪,九路梅花大刀。
拳法云:有阴有阳有变化,有高有低分上下
攻中有守守亦攻以柔克刚软欺硬
不开不躲粘挤打神仙难躲圣拳法
一路架是文圣拳法基本功。其功法按照人体阴阳五形相生。以练气为主强训练四肢根节,内练五行之气相互生化,外练皮肉筋肉之气以抵御外邪。它是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强化训练各神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泌尿系统,经络运行系统,不断运行过程,起到练气,增力,防病,去病强促体魄作用,极科学的动作及锻炼价值是现代任何一项锻炼项目和套路难以与其相提并论。文圣拳意理深奥动作简单却难学难懂,要求千学万练天数思考,学练规律为一年二行家,三年四年是篱笆,五年六年不会练之过程,某些文圣拳爱好者只懂点皮毛,却妄自尊大更有甚者竟有自不量力冒充掌门人者。
套路功法
文圣拳头趟母架
头趟母架是文圣拳法的基本,是静桩、活桩(品劲)和发劲的最佳组合情势,也是高层次的劲道、功法、功理的具体体现。头趟母架由三十二个重要武术动作组成,是在大枪、大刀、硬弓的适用动作中演变而来,其拳架均整严紧、流利自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对拉拔长、守中用中,意贯周身、内外一体,松沉有度、重在得劲。它简略适用、适应性强,将技巧暗藏在意识中,不露痕迹、似有似无。头趟母架的步型是由骑马动作的步型转换而来,如立马步、骑马步、交措步、骑马虚步。这些步型在外型上并不庞杂,但稳固性、机动性较强,它能更好地稳固重心、调剂虚实。拳法中的掌型、捶型是由握枪、粘枪、搬弓、拉弓、劈刀、托刀的手型演化而来,请求松活自然、握而不实、劳宫内含、相争相合。练习时,请求思想集中,精力放松,心平气和,充足体现出其古朴、自然、平衡、整体、意气等特色。图解阐明和影像内部教材具体地从整体间架构造、弧形杠杆活动、内劲缠丝行气、穴窍引意贯通、丹田中心聚放等五个重要方面。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15:34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分类
传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