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处理排版
将文字信息按要求进行加工和再现的技术
文字处理排版,在出版与印刷领域,将文字信息按要求进行加工和再现的技术。文字在印刷品、出版物中的作用是提供读者阅读和传递的信息。出版物的形成,除去对原始文字信息进行语法、体例、风格等编辑性处理以外,必须进行技术性处理和加工,才能满足出版、印刷、多媒体和网页制作等对文字信息的要求。
内容
技术性文字信息处理的内容包括:
①字体、字号、颜色、排列方向、边框、底纹的设置和处理。
②文字缩放、变形、图案填充、装饰、剪裁等处理。
③字/行/段的间距、首行缩进、对齐方式、换行/分栏/分页设置、排版禁则/页尾标题/跨页控制、连字处理、页眉/页脚/题注/脚注/尾注设置、文字绕图处理。
④繁体/简体转换、拼法/语法检查和校正、字数统计、查询、目录/纲要生成。
在出版物中,按照出版物的设计风格样式和技术规格等要求,文字必须以某种要求的属性和特征,安排在页面及版面合适的位置上。排版就是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已成为广泛应用的技术,其重要基础是文字编码和字形描述。为使计算机区分不同的字符,必须赋予每个字符一个编码,以便在计算机中存储调用。西方文字字符数量少,用1个字节(256种编码)可涵盖其所有字符。而汉字字符数量在数千到数万的范围内,故需要采用双字节或更多字节进行编码,才能满足“字符编码”的需求。中国国家标准GB2312–80包含了汉字和其他符号7 445个,而GB13000(GBK)标准可包含22 186个字符。字形是每个字符的“模样”,汉字具有十分美观和复杂的字形。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显示、打印及胶片或印版记录输出等任务,必须在计算机内描述、存贮字形信息。
描述方法
字形的描述方法有“点阵法”和“轮廓法”两类。
点阵法是将文字笔画部分和非笔画部分分别用二进制数码1/0表示,形成由二进制位构成的字形。此方法的成像速度快,但缩放后字形质量难以保证,可能出现边缘锯齿或笔画损失(图1)。
轮廓法是将字形的轮廓用直线和曲线描述并存贮,待需要进行成像时才根据需要的尺寸进行缩放和填充,形成二进制点阵位图。轮廓法的优势在于缩放后可保证文字质量,是目前常用的字形技术(图2)。中国的毕昇(11世纪)、德国的J.谷登堡(15世纪)分别发明了泥活字和铅合金活字以后,手工文字排版延续了数百年。
20世纪初,汉文铸排机的发明使铸造铅字和排版过程结合实现机械化,提高了排版效率;随后,手动照相排字机(第一代照排机)的诞生,使人们逐步告别“铅与火”成为可能;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机械控制连续拍摄的光学机械式自动照排机(第二代照排机),使照相排字在质量和效率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60年代,出现了采用数字化的文字编码、处理和字形存贮,将排版后的版面显示在高分辨力阴极射线管上,经拍摄获得文字胶片的第三代照相排字机;70年代中叶,激光照排机(第四代照排机)在英国推出,将计算机上的文字排版页面信息,用激光曝光记录到感光胶片上,成为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和排版系统的重要记录输出设备。在汉字信息处理和排版技术领域,中国科技人员展示了才华。1936年,柳溥庆和陈宏阁研制了第一台中文手动照排机。
1974年开始,以王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跨越第三代照排技术,研制出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极大地推动了汉字信息处理、出版印刷技术的进步,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评为20世纪中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
参考资料
文字处理排版.中国大百科全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1 15:32
目录
概述
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