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写作不能故弄玄虚》是艺术评论家
王进玉的文章。
作品原文
近日,一篇题为《中国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的文章火爆微信朋友圈,引起了业内外的普遍关注、讨论和共鸣。为何此文能够带来如此大的震荡?毋庸置疑,从文中的确能够反映出当代艺术圈,甚至整个学术圈所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与问题,具有极强的现实批判和警示意义。
实事求是讲,对当代艺术的界定与论述,无论从概念上,还是从实践上,一直以来都备受争议,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换句话说,当代艺术本身就十分扑朔迷离,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一套规范体系,也一时半会儿很难让外界真正认识清楚,却偏偏又有着那么一批当代艺术从业者,尤其是一些理论家、评论家,他们在进行文本写作时,常常喜欢故弄玄虚,有意生造学术词汇,卖弄学术语言,这就使得有关当代艺术的很多问题变得更加云山雾罩、模糊不清,也就导致了大众对当代艺术越来越费解与反感,对当代艺术文本的阅读兴趣也开始大为降低,甚至本能地予以抵触和拒绝。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事实,即很多从事当代艺术文本写作的人,本身对当代艺术也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弄明白,但又为了显示自己懂行,多会借助哲学、文学等领域的词汇,以及引用一些连自己也似懂非懂的西方观念、术语等,来进行相关现象与作品的阐述和评论,于是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阐述与评论得不准确、不贴切、不透彻等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当代艺术文本让人不愿看、也看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写作者自身就存在认识上的缺陷,以至于在写作方式、论述语言等方面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所谓的“论文写作后遗症”。一些文本写作者,尤其是一些“学院派”,一开口、一下笔就带有明显的学究气、典型的“新八股”语式。明明能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讲清楚、说明白的,偏要上下左右修饰一番,故作专业和高深,这几乎成了如今“学院派”的一个通病。
当然,有人会说,也可能是读者知识储备不足、认识体系欠缺所造成的,的确不排除这种可能。笔者前几天在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现场,就被一位普通观众给“难”住了。他希望我能点评一下他眼前的那件作品究竟好在哪里,因为他琢磨半天,实在觉得作品不怎样。于是我便从作品的主题表达、形式构成等方面给他做了一个较为详细、专业的解释。但他最终还是理解不了,依旧想不通。我顿时感觉到了自己的无能为力。
但事后我进行了认真反思,最终发现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即我们在写作文本,或者在从事评论与批评的时候,究竟是写给谁看的、说给谁听的,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难道只是写给、说给那些圈内的专业人士看和听的吗?抑或仅是为了评职称的需要才进行学术研究及相关活动的吗?当然不是,尤其是评论类的文本写作,还要考虑到它的普世价值与实用意义,要面向更广泛的阅读群体,激浊扬清也好,去伪存真也罢,都要以帮助和提升大众审美能力、认识水平为根本目的,这一点一定不能忽略,是每位写作者、评论家、批评家都必须认识到的,也是其职责所在。
或许我们会认为,口语化的写作方式容易造成学术文章的肤浅,也总在强调务必要从学术、学理的立场和角度来进行评论文本的写作,当然这都没有错,但我们更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来严谨对待,而不是故弄玄虚,违背学术伦理,有意编造瞎话、堆砌学术词汇等,并以此显示自己所谓的学术能力和水平。这样的做法只会令人不齿,也将对厘清相关概念,认清艺术本质与规律,造成不必要的干扰,甚至破坏。
笔者一向讨厌装神弄鬼、故作深奥、刻意造作的写作方式和文本表达,尤其对一些理论家、评论家,经常打着学术的旗号,在自己还一头雾水的情况下,便开始发表种种所谓学术宏论的行为深表厌恶。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不过是在用一些专业术语来忽悠和迷惑外行人,来掩饰文本内容的浅薄,以及包装自己贫乏的思想,遮盖对评论对象不确定的认识罢了。
须知,我们所撰写的文本、发表的言论等最终都是要给人看的,尤其是评论类文章,如果写出来让被评论、被批评的人都难以理解、难以看懂,即便满纸的学术语言和专业词汇,意义也不大。况且当我们过分强调运用所谓学术语言、专业词汇等来进行文本写作与评论的时候,往往只会关注到语言本身的外在形式,而常常忽略掉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来表达自我清晰准确的思想和观点的。
何况难懂也并非是文本写作与学术评论有意追求的效果和所要达到的目的。相反,文本写得很有专业水准,而又能尽量少地使用专业术语,甚至能够用非学术语言表达得与用学术语言一样清楚明了,让非专业的人也能看懂,这样的文本、这样的评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文本、好评论。
作者介绍
王进玉,安徽宿州人,现居北京,知名青年学者、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现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专委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新水墨专委会(新水墨画院)副主任兼秘书长,《美术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等知名媒体专栏评论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副院长等。已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美术报》等国家级刊物发表评论文章三百余篇,评论、诗词、散文、杂文等共计百余万字。出版有评论集《发现》《让评论家说话》、诗文集《爱在继续》《母亲花》、书法集《王进玉自作诗词书法》等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