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
汾阳市湖泊
文湖,汾阳市湖泊,在北魏时,还是“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方圆近百里的泱泱大湖。汾阳市政府为重塑古文湖风采,决定开发文湖景区。
历史记载
水经注》记载:“文水又南迳兹氏县故城(今汾阳市三泉镇巩村东)为文湖,东西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谓之西湖,在县东十里;湖之西侧,临湖又有一城,谓之潴城(今汾阳城东南约5公里有潴城村)”。可见在北魏时,今汾阳城东是一处方圆近百里的泱泱大湖,即古文湖。据史载,文湖宋代名“西河泺”,熙宁元年(1068年)时文湖“周四十里”,金代称“文湖泺”,大定元年(1161年)时“深一丈,长十五里,阔八里,水泽千顷”。明万历时文湖称“潴城泺”,已无蓄水功能,此后湖水干涸,渐由洼地改造成耕地。
文湖起源
《水经注》载:“文水(今文峪河)又南经兹氏县故城东(今汾阳市城南7.5千米的巩村),为文湖。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世谓之西湖。在(汾阳)县直东十里,湖之西侧,临湖又有一城,谓之潴城(今汾阳市东潴城村)。”又载:“文湖又东,经中阳县故城东,又东入于汾。”文湖在北魏时,还是“东西一十五里,南北三十里”,方圆近百里的泱泱大湖,而据《宋史·河渠志》载:到宋熙宁元年(1068年)文湖已由北魏时的方圆百里,变为“围四十里”。《山西通志》载:金大定以前(1161年以前),文湖“深一丈,长十五里,阔八里,水泽千顷”。六七百年间,文湖水面积缩小一半。其原因主要是文峪河在文水县境内入汾,而不入文湖,水源减少;而汾阳边山“十八涧”洪水泥沙淤填所致。隋唐时期,文湖兴盛,“多蒲鱼之利”(唐《元和郡县志》)。深广的湖泽,滞蓄诸水,水多可泄入汾河。广阔的湖面,繁生鱼类、菱藕;天旱时沿湖居民可提水灌溉,涝时向湖内排水,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汾阳古代十景之一“文湖渔唱”,广为后世人颂扬流传,有许多著名诗文,其一描写文湖:“湖光潋滟泛莲荷,款乃渔郎惯此过;笛韵吹残红蓼岸,橹声摇出锦鳞窝。”
宋史·河渠志》载:宋熙宁前,转运使王沿“废湖为田”,将湖水泄空,把湖身垦为农田。至熙宁元年(1068年),御史刘述,恢复还湖,又开始蓄水。《山西通志》载:金大定间(1161~1189年),沿湖居民又将湖水“浚渠入汾”,将湖身“锄以为田”。但因地形低洼,“每遇天雨暴涨,则弥原淹野,败坏民田”。明万历四年(1576年),分守冀南道参政张士佩,“令凿渠增堰,自泺头起径通河口,渠长九千二百五十步,阔四丈,深五尺,堰高七尺,两堰基各阔一丈,收顶各六尺,渠高连堰基深一丈二尺。渠以衍涝,堰以御冲,计民得安好腴田二万三千四百亩有奇”。此次治理,使文湖再次变为耕地。至清乾隆、嘉庆以后(1736~1820年),文湖已变为田井、庐舍相望的平地。然低洼易涝地形仍没有改变,略有洪涝即成泽国。清道光初(1821年左右),又挖浚恢复,并凿渠建闸,使水畅行。因湖区久为村落所占有,恢复后的水面仅有过去的十之三四。清道光以后,由于文峪河改道,从湖上游东迁直接入汾,使湖水干涸,湖区又变为耕地。
同治十年(1871年),水患又起,受灾的15个村,为分散洪水,便利灌溉,商议疏浚沿文湖泄水故道。光绪十年(1884年),开挖文峪河西河,从十二月动工,第二年三月完成。由于河高地低,排水困难,边山洪水积聚,大水时西河决堤,洪水外溢,使汾阳三大洼成为泽国,积水经年不干。文湖从宋代至清末,先后经过五次空湖垦田,四次复湖蓄水,清代以后逐渐湮废灭迹。
民国35年(1946年),民主政权组织群众改造三大洼,退出积水,使大部分土地种上庄稼。但因地形低洼,每当河水泛滥,洼地积水,地下水位上升,成为盐碱荒滩。后经逐步改造,已成为文峪河灌区的组成部分,是汾河中游流域的重要产粮区之一。
文湖现代发展
汾阳市政府为重塑古文湖风采,决定开发文湖景区。文湖景区工程位于汾阳市东郊低凹地带,总占地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40万平方米,园林面积38.6万平方米,古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房地产开发面积28万平方米。总投资达8.4亿余元,工期为三年。
景区规划依托亚州第一高塔——文峰古塔和历史上自然形成的文湖生态湿地,突出景区传承文化、保护湿地、休闲娱乐三大功能,科学处理局部、整体、外围三个层次的关系,中心部位自然形成由东至西三湖相连的“蝶形”,周边各延伸出一条舞动的水系,构建出“两环、一心、两轴、六大群落”的布局结构。
景区依次建设生态景观区、游憩观赏区、休闲度假区、休闲活动区、历史文化区、管理服务区、房地产开发区等七大功能区域及数十个功能小区,分别建设中国式园林建筑、休闲观赏设施、游览游乐设施、度假别墅群落、仿古式酒楼、宾馆、茶坊等,并迁建和保护性开发建设文峰塔、汾阳文庙、汾阳王庙、汾州府衙、汾阳民俗馆等古建筑物,精心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旅游、体育休闲等六大产业,从而提升文湖景区拉动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能力。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完工,汾阳府文庙和汾阳王纪念堂已经于2008年7月奠基,预计建设周期为3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09:17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文湖起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