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区培丰镇有文溪村。因村里有一条溪水,直达洽溪,与抚溪河水会合后,融入
永定河。
据说,
宋朝年间,汀州上杭场的太平乡和安丰乡分别有一个村,地名没有确定,都有一条溪流贯穿而过。当时两地乡绅分别请来风水先生察看地方,希望取个合适的地名,使本地人杰地灵。风水先生拿着罗盘四处踏勘,巧的是,两个地方请来的风水先生都认为取“文溪”这个名称,更有利于当地后代子孙。于是两个乡的乡绅都争“文溪”这一地名。由于两地乡绅势力相当,最后只好由当时的上杭县令来判定。县令也不能断定,便呈报给汀州知府。知府一时也不能断定,只好临时作出判决:哪个地方最先出现文进士,便取名文溪。两地乡绅听到,便鼓励子弟刻苦攻读。很快,太平乡的这个村就出现了一个文进士,这个刚刚及第的文进士,由汀州知府陪同,一路骑马回到家乡。来到村头水口处时,文进士立即下马渡船过河,祭拜峡口把界公王,感谢公王的保佑。汀州知府看着眼前这条滚滚向西奔流的溪水,当即命令把这条溪水命名为文溪,这个村名就叫文溪村。不久,安丰乡的另一个地方出现武进士,汀州知府随即下令把另一个地方取名为武溪。
文溪出现的文进士,姓甚名谁,现难以考证。据说是文溪邱姓始祖致政公的兄弟,已经搬迁到其他地方去了。致政公的第九代子孙邱岩,字公望,号广文,在明英宗正统六年以《易经》中式十二名,官归善县训导。他生于明永乐五年丁亥岁(1407年)十二月,卒于景泰五年甲戌岁(1454年)。文溪村除明朝正统年间的邱岩外,还有清康熙年间的武举人郑燮,咸丰年间的文举人郑子元、光绪年间的郑麟桂父子等人。
文溪村虽然姓氏复杂,但各姓乡民一向团结友爱,重视文风培养。小小文溪村,明清时期拥有众多的私塾、书院、学校等,如东山书院、三育私塾、溪西民校等。至今仍有培才中学、三育小学、文东小学等。明、清、民国初期,每个学童进入学校时,都要先祭拜孔子牌位,接着拜谒师长,行束礼,以示重文尊师。乡里学有成就的士子文人,每年都会选择一个春暖花开或秋高气爽的日子,在文溪村头水口隐堤桥(如今叫文溪廊桥)处举行乡村饮酒礼,吟诗作画。文溪廊桥上的一副对联“洪源泉水注文溪长流水定,赤岭东山通坎市大路太平”,便是当地士子们经过缜密考虑撰写的,把文溪、洪源、泉水、长流、大路、坎市、永定、太平、赤岭、东山等地名巧妙镶嵌其中,更是妙趣横生,蕴意深长,足显当地文人志士的巧妙构思。
文溪村
雨花敬老家园总建筑面积200余平方米,其中:厨房30平方米,休息室130平方米。能满足农村老人和残疾人就餐需求,有效缓解村庄老年人、残疾人用餐问题。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在敬老家园享受基本服务的同时,还在敬老家园找到了歌唱、舞蹈、下棋、喝茶聊天等各类丰富的社交机会。
文溪村敬老家园充分发挥社会互助互济精神,优先选取有责任心的村民担任运营管理人。为持续稳健运行,敬老家园在收支两条线上下功夫,通过主要提供免费素食和号召志愿者提供服务控制成本,运营资金则依靠外出乡贤、社会爱心人士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