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市志》是1996年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文登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全志采用述、记、述、志、图、表、录、传等表现形式,以志为主。内容包括建置、
自然地理、人口、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政权·政协、政党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外事·侨务·旅游、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医药、体育、风俗·宗教、方言、人物、丛录及大事记二十八编组成。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山东《文登市志》主要以1990年
文登市境域为记载的地域范围,包括1941年12月至1956年3月文登(东)与文西(昆嵛)两县事,上限为1840年,下限为1990年,个别编章有所突破。
文登修志始于明代,曾三修《文登县志》。清代共6次编修。明代县志无一留传,清代仅存雍正、道光、光绪3部县志。雍正三年(1725) 县志,知县王一夔督修,县人赛珠、毕?撰稿,是今见到的最早版本。道光六年(1826)县志,知县蔡培主修未竣。道光十九年(1839)县志在蔡培志稿基础上,知县欧文督修,杜清和、朱志郑主编,版本尚存。光绪二十三年(1897)县志,知县李祖年督修,县人于霖逢主编。新编《文登市志》始修于1980年8月,搜集文字资料18亿多字,经4易其稿,于1996年正式出版。本志上限除建置、大事记上溯建县时,余为1840年;下限1990年。全书除序、凡例、概述、大事记、附录、索引、后记外,共设27编,依次为:建置、自然地理、人口、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农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财政税务、金融、经济管理、政权·政协、政党群团、军事、公安司法、民政、外事·侨务·旅游、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卫生·医药、体育、风俗·宗教、方言、人物、丛录。
文登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南、北两面濒黄海。相传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城东山,为其歌功颂德,后人遂称文登山。北齐天统四年(568) ,于文登山下置县,称文登县。1988年12月撤县改市。1990年辖17镇、6乡。全市总面积1797平方千米,海岸线长173.88千米。境内多丘陵,西北部的昆嵛山与东北部的正棋山、东部的驾山山脉,构成西部、东部、北部高,中、南部低的“簸箕形”地势。昆嵛山主峰泰礴顶,海拔922.8米,为胶东东部最高峰。母猪河中游的米山水库是威海市最大的淡水水源。境内属
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较长,夏季最短。人口72.47万人,其中99.8%是汉族,有佤族、满族、朝鲜族、拉祜族等32个少数民族。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地,有圣经山月牙石、
东华宫、天然老子石像等景点。月牙石上刻有《太上老子道德经》全文,为国内罕见的大型道教摩崖刻石。文登历史悠久,有石羊、沙里店等新石器时期至明代遗址30处;有石羊汉墓群等12处古墓葬。其中省级和地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3处、县级12处。
1988年3月文登被国务院列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89年,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23.4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经济百强县(市)第45位。1990年全市工业产值31.6亿元。出口额2.5亿元,连续3年居全省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19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9元。文登是全国最早实行计划生育的县(区)之一,曾5次被授予全国计划生育红旗县称号。
新编《文登市志》资料翔实完备。除有“丛录”外,正文中附录有关资料44条。建置编将全市952个村庄的由来、户数一一记其简史,并进行编号,为外地人寻祖问宗提供了方便,又使7000多名烈士得以标明原籍。吸收旧志特点,重笔记人,以27万字的篇幅记述人物,用传记、传略、名录、简记等形式,共记人物9331人,不仅增加了志书的资料性和可读性,而且再现了革命老区的特点。为充分体现“文登学”的历史久远和博大内涵,书中列有文登明清进士名录,并对文登人自北宋至1990年的著作和作者一一标注。
为了突出文登人民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志中特设战事、拥军支前等专章,详述甲午战争、辛亥革命、“一-·四”暴动、天福山起义等重大战事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文登人民拥军支前情况。
甲午战争中,文登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辛亥革命中,从中国同盟会员100多人赶走文登知县,成立临时军政分府。1935年震惊华东的“一一·四暴动”,诞生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1937年12月,在天福山上举行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创建
胶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6月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1944年8月,文城解放,文登成为巩固的革命根据地。1940年至1948年,文登人民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支援抗日、解放战争,有6600多名文登儿女为国捐躯;数千名干部随军南下北上,分布在全国副师、副厅级以上文登籍干部800余人;在
抗美援朝和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又有近千名文登精英英勇献身。志书本着存真求实的原则,如实记载文登国民党组织的早期活动和国民党军队中文登籍抗日阵亡将士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