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石鲷
硬骨鱼纲动物
斑石鲷又名黑石立、斑鲷,是鲈形目石鲷科石鲷属硬骨鱼类。体延长呈卵圆形,侧扁而高;头小,背缘稍斜直;吻稍尖,眼间隔宽而圆突;口较小,端位,不能伸缩;上、下颌约等长,两颌牙与颌骨相愈合;各牙间隙充满石灰质,形成一坚固牙喙;腭骨无牙,鳃孔大;前鳃盖骨边缘具锯齿,鳃盖骨边缘具有一扁棘;鳃盖膜不与颊部相连,假腮发达,鳃耙细短;体被细小带鳞,侧线完全;背鳍单一,鳍基部与鳍条部相连,鳍基部发达;各鳍棘折叠时可收藏于背部浅沟内,尾鳍浅凹形或截形;体灰褐色,头部、体侧、胸鳍及各鳍基部密布许多黑斑。
简介
在自然海域中该鱼的自然资源稀少,常以垂钓获得,极少形成自然群体,没有明显的盛鱼期,且产量很小。
斑石鲷体态优美,周身靓丽、鱼身光泽银纹,与黑褐色斑点结合,在蓝光之下似梦幻之鱼。斑石鲷雄鱼发育成熟后,身上的斑纹变淡且口的周围变成纯白色,又称“白口鱼”。
斑石鲷系恋礁型鱼类,又被称为“矶钓之王”,强大的牙齿咬合能力往往能将钓线咬断,专业人士在合适的地点苦守一天也未必能钓到,已是矶钓爱好者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有兴趣钓捕的鱼种。
形态特征
背鳍XlI-16;臀鳍Ⅲ-13;胸鳍18;腹鳍I-5;尾鳍17。侧线鳞约110个。
体延长而呈长卵圆形,体扁侧扁而高。头小,前端钝尖。吻短,眼大,侧位,上颌达眼之前缘下方。腹缘在腹鳍附近,臀鳍鳍条部基底均形成一钝角,使体略呈钝角六边形。
体长为体高1.7倍,为头长3倍。头小,头长为吻长2.6倍,为眼径4.9倍。眼间隔宽而圆凸。鼻孔2个,甚接近,前鼻孔椭圆形,后缘有高的鼻瓣区;舌鼻孔裂缝状,前上缘有一低鼻瓣。口小,前位,不能伸缩。
上下颌约等长,牙与颌愈合,牙间隙充满石灰貭,形成坚固的骨缘,腭骨无牙。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缘有一扁平棘。假鳃发达,鳃耙较短。前鳃盖骨后缘具锯齿;鳃盖骨上具1扁小刺。
体灰褐色,有银白光泽,头部、体侧、胸鳍、及各奇鳍基部密布许多黑斑,幼鱼的体色较淡呈褐色;各鳍暗色。
体被栉鳞,甚细小。头部除吻部,眼间隔及颊部无鳞外,其余均被小鳞。侧线位高,与背缘平行。
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前部鳍条显著隆起,后部较短,在鳍条部的后缘呈截形。
臀鳍具鳍棘3,以第二棘为最长,鳍条部与背鳍鳍条部同形,稍小。胸鳍圆形,位低。腹鳍较胸鳍为长,位于胸鳝基后方。尾鳍后缘微凹。
体灰白色,密布杂乱的黑斑块。仅腹鳍黑色。
生活习性
温热带沿近海鱼类,栖息在岩石、礁区或珊瑚礁中,幼鱼随着海藻漂移。肉食性,齿锐利,可咬碎贝类或海胆等坚硬外壳。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区,包括夏威夷群岛关岛澳大利亚菲律宾台湾日本中国大陆沿海等。
产地
为热带及温带中小型鱼类,栖息于近海珊瑚或礁海底。我国东南沿海均有分布,食用海藻及附生于岩石上的贝类。
人工培育
一九六九年,石鲷和斑石鲷被人工杂交繁殖。在近鲷大学农学院水产学系的白滨实验场,成功地培育出了杂交鱼。杂交种具有两种鱼的中间花纹和色彩,因由近鲷大学培育出来,被命名为“近鲷”。近鲷的成长比条石鲷和斑石鲷的种鱼还要快,肉质味道也不错,发挥了杂交种的优点。当然美味可口的条石鲷的人工孵化事业仍在进行当中,并有望培养出养殖用的种苗。
参考资料
斑石鲷.《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8 14:42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