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蝥素
有机化合物
斑蝥素,中文别名是六氢-3a,7a-二甲基-4,7-环氧异苯并呋喃-1,3-二酮,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12O4,对皮肤有止痒、改善局部神经营养及刺激毛根和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基本信息
化学式:C10H12O4
分子量:196.20
CAS号:56-25-7
EINECS号:200-263-3
理化性质
密度:1.362g/cm3
熔点:215-217℃
沸点:326.9℃
闪点:136.2℃
折射率:1.547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不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丙酮、氯仿、乙酸乙酯和油类,微溶于乙醇
分子结构数据
摩尔折射率:45.68
摩尔体积(cm3/mol):144.0
等张比容(90.2K):381.5
表面张力(dyne/cm):49.2
极化率(10-24cm3):18.11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6
氢键供体数量:0
氢键受体数量: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互变异构体数量:0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52.6
重原子数量:14
表面电荷:0
复杂度:31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4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药品简介
药理作用
斑蝥素对多种实验动物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尤其当腹水型肿瘤接种的瘤细胞数较少时,可见小鼠生存期延长。 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小剂量时对机体免疫功能无影响,较大剂量时则免疫功能下降。斑蝥素存在于斑蝥、芫青干燥虫体中,可作为皮肤发赤、发泡或生毛剂。用斑蝥素制备成的N-羟基斑蝥试用于肝癌,有一定疗效。
适应症
用于外用生发:斑蝥素是昆虫纲动物大斑蝥的有效成分,外用对皮肤有止痒、改善局部神经营养及刺激毛根、促进毛发生长的作用。
主要用于肝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结肠癌等治疗。
用量用法
口服:每次0.25~0.5mg,进餐时服,每日3次,疗效总量为40mg。
静注或静滴:每日从0.25mg递增至每日2mg,1个月为1疗程,或每次0.5mg~2.0mg,稀释后滴注。
注意事项
1、胃肠道反应有恶心、呕吐。
2、对泌尿系统有刺激症状,并有阵发性心动过速、手指及面部麻木等。
3、心肾功能不全及孕妇应忌用。
4、服药期间要多饮绿茶或开水。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S53:Avoid exposure - obtain special instructions before use.
避免接触,使用前获得特别指示说明。
风险术语
R28:Very 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极高毒性。
R36/37/38: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
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最新修订时间:2022-10-28 17:41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理化性质
分子结构数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