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的许多村寨,每年择期或在重要节日举行斗牛比赛(当地俗称“牛打架”)。斗牛之牛,都是专门精心饲养的,不从事耕地、拉车、推磨等劳作,均为雄性水牛,分为宽角、窄角两个级别。斗牛赛制,先为淘汰赛,决斗时改为
单循环赛,最后胜出者为年度牛王。斗牛场面十分惨烈,动人心魄,观众少则数百,多则数万。斗牛,在黔东南苗侗民族中已有上千年历史。规模和影响大的是,在
凯里(
鸭塘镇镰刀湾和南花村)、
雷山(西江千户苗寨)、
台江(县城和施洞镇)、
剑河等县市举行的苗族斗牛和
黎平、从江、
榕江等地举行的侗族斗牛。凯里国际
芦笙节、黎平中国
侗族鼓楼艺术节和榕江萨玛节期间,也都举行斗牛比赛。侗族人民还在斗牛比赛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名为古式斗牛的舞蹈。
我国回族也有斗牛的传统项目。表演开始,斗牛者着紫红色披风,上身着单肩坎肩,右侧胸、臂裸露,下身穿黑色
灯笼裤。一头壮黄牛被牵进场来,斗牛者脱去披风,开始挑逗黄牛,用鞭抽打,使它发怒。黄牛红眼冲来,斗牛者挺身迎上,顺势抓住牛角,和它来往格斗,使牛体力消耗,然后使出绝招,用力将牛摔倒在地。斗牛也可用水牛,但难度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