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隆研究奖
1955年设立的奖项
斯隆研究奖于1955年设立,每年颁发一次,该奖项旨在支持和奖励处于职业早期阶段的杰出科学家和学者。截至2017年2月,已有42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6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每位获奖者将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
奖项简介
斯隆研究奖由斯隆基金会自1955年起每年颁发,奖励那些在职业生涯早期的杰出年轻学者。每位获奖者将获得5万美元的奖金。2012年授予学科领域在原来7个学科领域(化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和物理学)的基础上,新增了海洋科学。
截止2017年2月,已有42位该奖项获奖人获得了诺贝尔奖、16位获奖人获得了数学菲尔兹奖
2021年,该奖授予的学科领域包括化学、计算与进化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数学、神经科学、地球科学、物理学。
历年获奖
2011年
2011年,共有118位青年学者获得斯隆研究奖,其中有10位华人科学家。他们分别是:
波士顿大学的Xue Han获神经科学奖;
布法罗大学的Xiaoqing Li获数学奖;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Jennifer Fung(冯君)获分子生物学奖;
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Cenke Xu(许岑科)或物理学奖;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Shina Tan(檀时钠)获物理学奖;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Dapeng Zhan(詹大鹏)获数学奖;
纽约大学的Jinyang Li(李金扬)获计算机科学奖;
西北大学的Jiaxing Huang(黄嘉兴)获化学奖;
斯坦福大学的Fei-Fei Li(李飞飞)获计算机科学奖;
华盛顿大学的Xiaosong Li(李晓松)获化学奖。
2012年
2012年2月15日,美国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12年获得斯隆研究奖的126名青年学者名单,其中有11名华人,他们分别是:
波士顿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Ying Ran获物理学奖;
波士顿学院化学系助理教授Dunwei Wang获化学奖;
加州理工学院数学系助理教授倪忆(Yi Ni)获数学奖;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Xi Chen获计算机科学奖;
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Junfeng Yang获计算机科学奖;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生物工程系助理教授Sheng Zhong获分子生物学奖;
普渡大学数学系助理教授刘通(Tong Liu)获数学奖;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Xinnan Wang获神经科学奖;
芝加哥大学丰田技术研究所助理教授Jinbo Xu获分子生物学奖;
华盛顿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Bo Zhang获化学奖;
耶鲁大学经济学系助理教授Nancy Qian获经济学奖。
2013年
2013年2月15日,美国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公布2013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获得者名单,包括至少有15名华人在内的126名青年学者获奖。
物理奖: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助理教授夏晶(Jing Xia)、哈佛大学助理教授Xi Yin、南佛罗里达大学助理教授Jiangfeng Zhou、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助理教授Zheng Wang耶鲁大学助理教授蒋良(Liang Jiang);
神经科学奖: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Wei We和纽约大学助理教授Dayu Lin;
分子生物学奖: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副教授Yi Xing;
数学奖: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Wei Zhang和杜克大学助理教授Jianfeng Lu;
计算机奖:南加州大学助理教授Fei Sha;
化学奖:辛辛那提大学副教授Hairong Guan、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助理教授Wei Zhang、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Wei Min、韦恩州立大学助理教授Wen Li
其中王正(9502)、尹希(96少)、魏巍(96少)、邢毅(9608)、夏晶(9900)等5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
2014年
2014年2月18日,美国斯隆基金会公布2014年斯隆研究奖(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s)名单, 126名青年学者获奖。3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荣膺该奖,全部来自少年班(系),他们是卢山(9800)、尹均(9800)与孙崧(02少)。
2017年
2017年2月22日,美国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17年获得斯隆研究奖的学者名单,15位华人学者获此殊荣。
3.亓磊,2001年考入清华大学,就读数理基础科学班,2005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硕士学位,2012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在基因编辑领域作出重要贡献。2014年加入斯坦福大学
4.Xia Zhou,达特茅斯学院
5.Wei Ho,密歇根大学
6.李驰,2000年至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及硕士学位。此后赴美学习,于2012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现为普渡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复微分几何、复代数几何、几何分析。
7.刘钢,2005年至200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13年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现为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
8.Han Liu,普林斯顿大学
9.刘一峰,2003年至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获学士学位。2012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至2015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现为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方向是数论、自守形式与代数几何。
10.Yiyang Gong,杜克大学
11.洪暐哲,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2006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于加州理工从事神经学博士后研究。在嗅觉系统方面的细胞和分子机制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现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化学系和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12.Nuo Li,贝勒医学院
13.陈谐,2002年考入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后转物理系,2006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201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12至2014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理论物理博士后研究。现为加州理工学院物理、数学和天文系助理教授。博士期间先师从Isaac Chuang从事量子信息研究,解决了量子信息领域的一些重要问题,后兴趣转向凝聚态,在文小刚教授的指导下,进行拓扑物态方面的研究,尤其在对称性保护拓扑序(SPT)方面的分类与刻画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14.杨琼,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理论物理专业,2009年博士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先后在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目前在密西根大学任生物物理学助理教授。
15.朱照寰,200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天文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天文系。博士毕业后曾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现为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助理教授。
2018年
2021年
徐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副教授。自1993年以来,共有21名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校友获此殊荣。
2022年
Mark Bun,波士顿大学助理教授,2016 年在哈佛大学取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 Salil Vadhan。他对理论计算机科学有广泛的兴趣,包括数据隐私、计算复杂性、密码学和机器学习基础。
陈丹琦,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曾是 Facebook AI Research(FAIR)的访问科学家,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还是 RoBERTa 的作者之一。
David K. Duvenaud 是多伦多大学助理教授、多伦多大学向量学院的创始人之一以及能源预测和贸易公司 Invenia 的联合创始人。
方飞,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CMU)计算机学院软件研究所助理教授,2021 年 IJCAI 计算机与思想奖的获得者。在加入 CMU 之前,她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2016 年她获得了南加州大学(USC)的博士学位。方飞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多智能体系统,致力于将机器学习与博弈论相结合。
Manya Ghobadi,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TIBCO 职业发展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可重构网络、高性能云基础设施、机器学习网络、软硬件协同设计、数据中心网络、网络优化、光纤网络等方向。
顾全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他于 2014 年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 - 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统计机器学习,重点是开发和分析机器学习的非凸优化算法,以理解大规模、动态、复杂和异构的数据,为深度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Josiah Hester,美国西北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大规模可持续传感(从土壤中为传感器供电,建设可持续的网络基础设施);可穿戴健康设备(智能口罩、可穿戴相机和记录进食的设备)、低 / 无功耗交互系统(一个无电池的 Game Boy)等方面。他设计和部署的微型计算机可以使用几十年,支持可持续性和医疗保健领域的应用。前不久,他设计的可测量心率、呼吸频率的口罩得到了媒体的广泛报道。
Phillip Isola,麻省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他曾是 OpenAI 的访问研究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博士后学者。Phillip Isola 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致力于构建更通用的智能体。
Alec Jacobson,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系助理教授、Adobe 研究院高级研究科学家,他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师从 Olga Sorkine-Hornung 教授。他的工作涉及几何处理的各个方面,包括二维 / 三维几何的机器学习、基于物理的模拟、计算制造、几何能量和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以及二维和三维的交互设计工具。他领导了广泛使用的几何处理库 libigl 的开发,该库获得了 2015 年的 SGP 软件奖。2020 年,他获得了 ACM SIGGRAPH 重要新研究员奖(Significant New Researcher Award)。
Pravesh K. Kothari,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他的研究旨在设计有效的算法,以支撑理论计算机科学,已为一系列论文中用于学习高维高斯混合的算法提高了效率。
李博教授现任职于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她曾荣获许多学术奖项,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 MIT TR-35 、Alfred P. Sloan 斯隆研究奖、NSF CAREER 奖,英特尔新星奖、赛门铁克研究实验室奖学金,并获得来自Amazon、Facebook、谷歌、英特尔和 IBM 等科技公司的学术研究奖。她的论文曾获多个顶级机器学习和安全会议的最佳论文奖;研究成果还被永久收藏于英国科技博物馆。
Pedro Lopes,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Pedro Lopes 的研究旨在设计直接与用户身体集成的交互式设备,包括可穿戴设备等。Pedro Lopes 的研究通过借用用户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输入 / 输出硬件,从而使设备不仅非常小,而且还实现了一种新颖的交互模型,让设备直接与用户的身体集成。
Nicolas Papernot,多伦多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他的研究兴趣是安全、隐私和机器学习的交叉领域。Nicolas Papernot 还担任 IEEE 安全与隐私研讨会(S&P)的副主席。
Dorsa Sadigh,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博士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Dorsa Sadigh 的研究兴趣是机器人技术、机器学习和控制理论的交叉领域,致力于为安全、可靠和自适应的人机交互以及多智能体交互开发高效算法。
Shuran Song,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她于 2013 年获得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学士学位,2018 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学位,研究兴趣在于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技术的交叉领域。Shuran Song 的研究团队曾于 2017 年在亚马逊机器人挑战赛中夺冠。
Deian Stefan,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网络安全初创公司 Intrinsic(被 VMWare 收购)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此前,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他主要对横跨安全性、编程语言和系统的研究感兴趣。
Avishay Tal,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2015 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他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计算复杂度、布尔函数分析、伪随机、量子计算等方向。
Yulia Tsvetkov,华盛顿大学 Paul G. Allen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教授,在 CMU 拿到博士学位。她主要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尤其是机器学习和理论或社会语言学交叉的混合解决方案。
Henry Yuen,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量子计算、复杂性理论、密码学和信息理论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Matei Zaharia,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助理教授,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初创公司 Databricks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专家。他对用于新兴大规模工作负载的计算机系统感兴趣,如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因对大型计算机系统的研究而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和 ACM 博士学位论文奖。
2023年
2023年2月15日,美国艾尔弗·斯隆基金会公布了2023年斯隆研究奖获奖名单,共有125位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其中有30位华人学者。
据统计,30位华人获奖者中有19位曾在国内大学就读,其中清华大学6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人,北京大学3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人,中山大学1人,天津大学1人,哈尔滨工业大学1人,浙江大学1人。
参考资料
中国科大5位校友获斯隆研究奖.中国科大新闻网.2013-2-20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3 13:41
目录
概述
奖项简介
历年获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