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艺
美国20世纪50年代教育改革中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三门学科的统称
新三艺是对美国 20世纪50年代教育改革中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三门学科的统称。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美国为弥补科技上的差距,于 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从立法和经费上大力支持中小学教育改革,克服过去忽视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弊端,要求加强中小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的教学,从此有新三艺之称,以别于欧洲古代学校课程的“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即逻辑学)。
概念
美国对数学、科学和外语3门学科的称谓。1958年,美国政府颁布“国防教育法”,要求加强普通教育公立学校上述3门学科的教学。以区别于欧洲古代学校课程的“三艺”,即文法、修辞和逻辑学。称之“新三艺”。
历史背景
美国军事实力逊于苏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在核技术和卫星技术方面发展迅速,相继试爆成功原子弹,拥有氢弹。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11月,又成功发射了“斯普特尼克”二号,12月,美国发射的一颗小卫星却没有成功。
这一切都意味着:美国随心所欲使用核武器的时代已经结束,且在空间技术领域的竞争中又败给了苏联。当时担任美国参议员的林登·约翰逊称这是“第二次珍珠港事件”,“美国朝野为之震惊,纷纷指责美国学校教育水平落后,指责学校教育是美国整个防御战略中最薄弱的环节。因此,美国在科研体制和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政府以非常时期的决策速度,通过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防教育法》。
核心内容之一便是加强普通学校的“新三艺”,即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以及其他重要科目的教学,将这些与国防密切联系。[2]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4 20:17
目录
概述
概念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