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特征的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集约等特点,也是促使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走上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根本途径。
定义
新兴产业的出现,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上世纪40、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分类
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
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者说在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那么成为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在美国,生物工程产业被誉为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同样,IT产业,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被认为是一个新的
朝阳行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说,几百年前,当时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产生了飞速发展。纺织行业相对来讲,就是新兴产业新技术改造传统行业,比如改造钢铁行业,就成了新材料产业,生产
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同样,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物流产业。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在这个方面,我们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在国外,传媒业是一个重要的行业,是近二十年来产生百万富翁最多的一个行业。而我们把传媒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
产业特点
第一,没有显性需求。在产业处于朦胧当中,或者是在超前的五年时间当中,没有可精确描述的。
第二,没有定型的设备、
技术、产品以及服务。以太阳能行业为例,90年代初,生产核心部件,以及服务、技术、产品、市场、模式一概都是空白,后来才逐渐地提升。
第三,没有参照。汽车、冰箱、彩电、计算机等等这些产业,都有国外的大规模的引进。太阳能这个产业,国外是没有的,国内也没有参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靠的完全是
系统创新。
第四,没有政策。国家只要有产业,就有产业政策,包括贷款、
科技投入、扶持等各方面都有产业政策,而新兴产业则要忍耐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寂寞。
第五,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甚至比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保障、体系更强,比如
飞机发动机,最起码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太阳能没有。
作用
发展新兴产业能增加
有效供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我们在启动
内需的过程中,在经济紧缩的情况下特别是世界
经济衰退趋势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增加有效供给是进一步启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增加有效供给呢?就是要启动新兴产业。如果不能有效地发展新产业,不能增加有效的供给,内需是无法启动的。我们国家市场饱和是低层次的市场饱和,而人们对高层次的需求仍然是非常旺盛的,也是不断增长的。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娱乐休闲等一系列的方面都有较大的需要。假日经济,就说明了人们对这方面需求的旺盛。
发展意义
一、发展新产业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我们国家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那只是在较低需求层次进入了。而高层次需求方面仍然是短缺的,比如说价廉物美的汽车就是短缺的,普通汽车卖那么高的价,这样一来就过剩,就是一个买方市场。人们对住宅的需求也是短缺的,城市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农村里的),仍然没有达到国家所规定的人均住房标准。人们对于高层次的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享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希望得到高层次的医疗保障的需求更没有得到及时满足。那么怎么办,只有通过发展新兴产业来解决。
二、能增加有效供给。
三、提高全社会的效率、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过去
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经济组织的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或半政府行为,把很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看成只有社会效益,把很多产业当成是社会公益事业来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把产业看成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产的体制,不能良性地再生产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作。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不要有太多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的政策约束,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对内开放、对民间资本开放,把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行业推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增加国家财富的新来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
发展前景
2013年第一季度,国家继续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中央预算支出中也加大了对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
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空间和应用范围日益拓展。
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整体向好,但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不容回避。从外部发展环境看,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强化的倾向,我国新兴产业发展遭到遏制;从产业发展模式看,在以拉动投资、创造GDP为目的政府主导发展模式下部分新兴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从市场开拓看,受成本、配套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新兴产业的国内市场培育相对滞后,成为掣肘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
战略制定
战略分析
新兴产业的战略制定必须与行业发展这个时期内的不确定性及风险相适应。竞争较量的规则大部分还没有明确,
行业结构动荡不定而且还可能发生变化,竞争者也较难判别。然而,所有这些因素还有另一方面的性质——一个行业发展的新兴阶段可能是战略自由度最大的时期,并且在确定行业业绩方面也是通过良好的战略选择所产生的杠杆作用达到最高的时期。
正在成形的产业结构。在新兴行业中压倒一切的战略问题是厂商使
行业结构成形的能力。厂商通过其战略选择能够尽力在像产品政策、销售方法,以及订价战略等领域内确定竞争规则。从长期来看,在行业根本的经济实力及财力的约束下,厂商应该以形成其最强有力的地位的方式来寻求划定行业内的竞争规则。
产业发展的外在性。在某个新兴行业内,一个主要的战略问题是厂商在行业宣传和追求其本身的狭隘私利两者之间达到平衡。由于在新兴阶段中的行业形象、信誉以及买主的混乱状态等潜在问题,厂商自身的成功部分依赖于行业内的其他厂商。行业压倒一切的问题是引入替代品并且吸引首期买主,在这个阶段内帮助促进标准化、整顿不合规格的产品质量及无信用的生产商往往是符合厂商利益的,还可以形成针对供应商、客户、政府以及金融界的统一战线。
时机选择
合适的进入时机的选择对在新兴行业内进行的竞争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早期进入(先驱者)包含有高度风险,但在另一方面可能包含有较低的进入障碍并能提供一大笔收益。在下列一般情况存在时,早期进入是合适的:
a、厂商的形象及声誉对买主来说是重要的,该厂商能够通过作为一名先驱者而把一种已提高了声誉加以发展。
b、早期进入能够在一个营业单位内发动学习过程,在该营业单位内的学习曲线是重要的,经验是难以模仿的,连续几代的技术决不会使这种学习过程无效。
c、客户忠实度很大,因此首先对客户出售的厂商可以自然地得到好处。
d、通过对原材料供应、销售分配渠道等早期承诺能够获得绝对的成本优势。
而在下述情况下,早期进入特别有风险:
a、早期竞争及市场细分化是在不同的、但对行业发展后期是重要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厂商会建立起错误的技能,还可能面临高的更改成本。
b、开辟市场的费用很大,包括诸如客户培训、规章制度的批准,以及技术开拓之类的费用,但是开辟市场的好处却不能为厂商所独占。
c、与那些小型的、新开办的厂商进行早期竞争将是耗资巨大的,但在后期代替这些厂商的将是更加难以对付的竞争。
d、技术变革将使早期投资过时,并且使那些后期进入的、具备最新产品及工艺的厂商拥有某种优势。
战术行动。限制某一新兴行业的发展的问题却给可能改善厂商的战略地位提供某些战术行动:对原材料供应的早期承诺在短缺时期将产生有利的优先权。
竞争对手
在某一新兴行业内对付竞争对手可能是一个难题,特别对那些作为先驱者的厂商和已享受到主要市场占有率的厂商来说尤其如此。新形成的进入者以及脱离母公司的厂商的激增会引起先驱者的不满,从而厂商必须会面临先前提到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使厂商为了行业的发展而部分地依赖于竞争对手。
新兴行业的一个共同的问题是先驱者花费过多的财力来保卫其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会对那些从长期来看几乎没有什么机会能形成
市场势力的竞争对手作出反应。这可能部分是出于感情的反应。虽然有时在新兴阶段内对竞争对手作出严厉的反应是合适的,但是更有可能的情况是厂商的努力最好还是放在建立其自身实力以及发展行业方面。或许通过发放许可证或其它手段来鼓励某些竞争者的进入可能是合适的。给定新兴阶段的一些特征,厂商往往可通过其它厂商拼命地出售行业产品并援助技术发展而受益。厂商还可以同以产量著称的竞争者打交道,随着行业的成熟还可以放弃保持自身大的市场占有率的做法,而通过主要的已立足的厂商去邀请竞争对手进入行业。合适的战略是难以概括的,但是只有在极其难得的情况下,随着行业迅速地增长要防卫一种接近于垄断状态的市场占有率将是可行的,也是有利可图的。
挑战方法
为拯救某太阳能电池公司,当地政府决定将企业一笔几亿元到期信托贷款偿还纳入财政预算。此事一经披露,立刻引起了众议,为什么地方政府要动用财政预算去拯救一家民营企业?该企业又是如何陷入破产困境的?
实际上,从高点算起,该公司的股票股价下跌幅度已经超过90%。另外该公司债券的持续下跌也引发了中国债券市场对于信用市场的担心,有望打破中国债券市场多年以来形成的从未发生违约的纪录。
该企业是中国经济在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一个代表企业,该企业困境是中国发展新兴产业所必须反思的一个典型案例。作为投资者,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经验教训,今后该如何投资中国的新兴产业呢?
首先要高度重视行业的发展壁垒,太阳能光伏产业从上游的多晶硅原料、中游的硅片切割和电池片生产、下游的组件生产,其技术难度越来越低,难度最高是上游多晶硅原料的生产,早期多晶硅的生产技术被全球七大公司垄断,中国需要花费高价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多晶硅原料。从百吨、千吨到万吨,中国企业逐步掌握了生产多晶硅的改良西门子法。没有了技术壁垒的阻碍,整个行业很快遍地开花,产能迅速扩张。完善的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这样才能鼓励和保护创新者,使得拥有技术专利的优势企业能够做大做强。遗憾的是中国对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还不够重视,一些优势企业的技术专利很快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原先的高科技新兴行业成了简单制造业。
其次要关注行业需求的变化,由于太阳能光伏的发电成本高于传统电力,因此下游光伏电池的使用推广依赖于政府的补贴,2005年,德国的《可再生能源法》明确了政府以高于市场电价的补贴价格收购居民所安装光伏电池所发出的电量,此后欧洲各国政府纷纷效仿,由此导致了全球光伏市场需求的急剧增长,德国更是一度占了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的一半。德国逐渐下调了补贴价格,而其他欧洲国家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开始控制国家补贴的光伏电池安装总量,导致全球光伏市场的增速放缓。很多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都离不开政府的补贴,因此要时刻警惕一旦政府的补贴减少,市场的需求是否下降。
第三要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太阳能行业高度竞争,但是一些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依靠其低成本的优势,依旧保持着较好的现金流。一旦行业出现复苏,这些公司将有望率先获益。特别在太阳能产业上游的多晶硅制造环节,在技术上的差距导致不同公司的命运将会是生与死的差别,高成本的公司很难熬过长时间的行业低谷。
第四要远离过度扩张的简单制造业和公司,造成该企业面临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过度扩张,该企业成立仅3年,就成为世界第一家产能突破1GW的太阳能硅片厂家,此后产能更是以每年1GW的速度增长。该企业仅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太阳能光伏行业的一个缩影,为了实现产业转型,各地政府都把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加以大力扶持,纷纷提供各种优惠的电价、土地厂房以及财政贴息贷款等政策。全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区有100多个,300多个城市规划发展光伏产业。自2006年开始,国内光伏电池产能从不足1GW发展到2011年的30GW,多晶硅产量从不足1000吨发展到8万吨,产能达到15万吨。在各级政府的协助下,一个朝阳产业6年间就变成了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大面积亏损的行业。
第五要关注企业的
资产负债表,一旦行业陷入低谷,资产负债表脆弱的公司将面临危机。太阳能光伏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尤其是在上游多晶硅领域,为了向上游进军,该企业投资120亿元新建了1.5万吨的多晶硅项目。在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该企业的负债急剧扩大,截至2011年底,总负债已超过300亿元人民币,负债率达到87.7%。由于整个太阳能市场供求形势发生恶化,那些高投入形成的资产很快成了产能利用率过低资产,高额的负债成了该企业陷入破产困境的根源。最为可怕的是,太阳能产业还在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几年前形成的产能很难在下一轮行业周期反转以后形成有效产能。对待那些通过高投入和高负债进行扩张的新兴行业公司,其实本质上是简单制造业,投资人要保持一份警惕。
总之,我们不应被“新兴产业”这四个字的光环所迷惑,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我们在新兴产业中,要寻找真正拥有技术壁垒和创新能力的企业,寻找轻资产投入、能够创造良好现金流、商业模式优秀的企业,关心整个行业的扩张速度和下游需求的变化,如此才能回避风险,真正从新兴产业企业的成长中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时事观点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央人民政府下发文件,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两化融合也是发展方向,《规划》公布不久,工信部批复广东顺德创建“装备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点”,顺德提出在智能产品方面将打造一批“无人工厂”。
制造业的无人化或许将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提供一条路径。李广乾认为,智能化是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的必然途径,其技术核心无疑就是物联网,但要权衡好投入与产出,量力而行。
邬贺铨则指出,以前提“
两化融合”还比较泛泛,而物联网是“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可以大大促进信息化的应用。物联网大量的应用是在行业中,包括
智能电网、
智能交通、
智能物流、
智能医疗、
智能家居等等。国家发展物联网的目的,不仅是产生应用效益,更要带动产业发展。有了物联网,每个行业都可以通过信息化提高核心竞争力,这些智能化的应用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