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村隶属于
云南省玉溪
澄江县阳宗镇新街委会。位于阳宗镇东北边,距离阳宗镇3.5公里(是新街委会所在地),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
乡村概况
全村海拔1775米,年平均气温15.2℃,适合种植稻谷、蔬菜、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594亩,人均耕地1.03亩。全村有农户171户,共594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572人,劳动力395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92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5元,农民收入以稻谷、蔬菜、烤烟种植为主。
自然资源
新县村位于阳宗镇东北边,距离阳宗镇3.5公里,到乡镇道路为水泥路。全村耕地总面积594亩(其中:田378亩,地216亩),人均耕地1.03亩,主要种植稻谷、蔬菜、烤烟作物等等。
基础设施
该村目前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171户全部通自来水和通电,171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63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60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35户。
该村进村道路为水泥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水泥路面。全村共有14户农户建有沼气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14户;装有太阳能农户15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78亩。
农村经济
2007年新县村
农村经济总收入189.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2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9.2%;畜牧业收入12.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6.5%;渔业收入3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6%;外出劳务收入25万元,其他经济收入10.1万元。农民人均总收入3250.9元,人均纯收入2915元。
该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的农户131户,40户居住于砖(钢)混结构的住房。
2007年底全村拥有汽车8辆,农用车5辆,拖拉机12台,摩托车83辆。
特色产业
新县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2007年种植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1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59.2%;新县村发展烤烟、蔬菜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蔬菜、花卉产业。
人口卫生
新县村现有农户171户,共582人,其中男300人,女282人。农业人口总数为572人,劳动力总数395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口395人,外出务工人数35人。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农户加入了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至2007年底全村享受低保人数29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户156户,共计520人,参合率89.4%。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新街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新街村卫生所面积为13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7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3.5公里。该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4个。
文化教育
新县小学适龄儿童上学在新街小学,该小学校舍建筑面积2814平方米,有24教师人。新县村距离村小学0.3公里,距离镇中学3.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人数112人,其中小学生人数87人,中学生人数25人。
该村还没有建文化活动室,但有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
基层组织
新县村设党支部1个,党员总数22人,党员中男性18人,女性4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24,60岁以上的人;全村有团员7人,团支部1个设在本村。
存在问题
新县村目前存在问题:村内缺乏群众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现有的公房比较简陋,无法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新县村发展重点主要是:结合本村实际,把握市场机遇,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形成一定规模的花卉种植,想尽一切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在
十一五规划结束时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到3200元。
新县村地处涵江区新县镇政府所在地,现有人口3682人,分6个自然村落,36个村民小组。有山地面积1.3万亩,其中枇杷面积3000多亩,耕地面积1764亩。
一、组织班子状况
本村现有党员127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设党总支一个,总支委员7人。分东坡和西岭两个支部,其中,东坡党支部党员66名,预备党员2名;西岭党支部党员61名,预备党员1名。
村委会设主任1名,村委委员3名,其中妇女委员1名。村民委员会下设综合治理委员会、调解会、妇代会、民兵营、村民理财监督小组、老年人协会由村干部兼职并设委员5名。
二、人口及片区分布情况
1、葫芦坡片区是新县镇所在地,人口600多人,是本村的集镇区域,分5个村民小组,是本村工贸商的集中区。
2、溪北片区,位于本村的东南边,与上茅、白云村相邻,人口300多人,分7个村民小组,有村办场一个面积约4000多亩。
3、社前片区位于本村西南边,分5个村民小组,人口400多人。
4、上枫岺片区位于本村的西南边,分5个村民小组,人口400多人,有生态林一片1200亩。
5、下枫岺片区位于本村的西北部,分7个村民小组,人口400多人。
6、后郑片区位于本村的西北部,分7个村民小组,人口600多人。
三、本村经济主要收入状况
全村有劳动力1500多人,约5-6百人的青壮年劳动力长期外出从事劳务活动,占全村劳动力的40%左右,剩余部分劳动力和50岁以上的村民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以枇杷为主的果树,兼种植一些其他果树。村民的主要收入是劳工和枇杷收入,全村人口均耕地0.45亩,粮食基本自给。
四、人文地理状况
新县村村民的湘溪两岸的自然片区历代的姓氏徒迁而来集中居住,溪北片区居住人群以徐氏、梁氏为主。社前、葫芦坡、上枫岺以九牧林为主,兼插一小部分沈、卓、陈氏等。下枫岺以吴氏为主,后郑则是以陈氏为主的居住地。
在上下枫岺的结合处有一个亭子,建于元朝和修于宋代,是本村较古老的古亭。上枫岺的飞云洞建于宋代,重修于清代,在各个片区之中都有一些神庙,都是该片区村民的先祖徒迁时带来的神庙,是新县村的传统文化,春节、元宵的传统活动场所,近期村又建了两处健身场所,丰富了农民的健康文化生活。
五、村道基础设施
新县村改革开放前只有一条新白公路通往涵江莆田,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政府扶持下,开通了从新县大所、大洋、福清、福州的省道,近年来又开通了大江线,给原来闭塞的山村带来了生机,给新县的枇杷销售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活跃了新县的枇杷销售市场,给村民带来了很多经济效益。
在本村的村道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市建设局与本村挂钩以来,在市建设局的支持下,先后完成了新县葫芦坡至溪北长1.3公里、葫芦坡至西洋长1.2公里、上枫岺至下枫岺长800米的三条村道硬化,总投资在100万以上,并在村硬化的村道安装路灯126盏。当前村两委规划正式开工仙井至仁里的环村村道长400米,桥梁1座,尚需较大的资金投入。
六、水利工程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本村的1764亩耕地中有1000亩的耕地在村庄平原,水渠纵横交错,近两年来上级政府对本村的主要水渠进行改造,使千亩良田的水利灌溉得到很大的改善,确保了水稻生产用水。但后郑片区一个拦水坝及水渠长1500米,因无资金无法修建,后郑的近200多亩水田变成旱地是该片村民急需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