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村东起横塘河(大河)河东与永兴街道乐二村为邻,南接城南村,西倚丰台、坦头村,北与城北接壤。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堡所地在,新城为永昌堡别称,村以此得名新城。全村常住人口1225户,4838人。村党总支分设5个支部,党员156人。有耕地434亩,山地1850亩,建有屯山林场。为建珊溪水利枢纽工程泰顺库区莒江乡移民村,被征用土地33.8亩。为建孙垟村康居居民点被征用土地43.0亩。
新城村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堡所在地。新城为永昌堡别称,村以此得名。东起横塘河(大河),河东与永兴街道乐二村为邻,南接城南村,西倚丰台、坦头村,北与城北村接壤。新城村是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根据地村。村党总支分设5个支部,党员156人。全村1139户4492人。2007年,有耕地434亩,山地1850亩,建有屯山林场。1931年,王兆勋加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建立新城中心支部。抗战时期组织农会实行减租减息,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解放前,有中共党员20余名,是永强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中心。解放初期分为三个村(按永昌乡统一编制为五、六、七村及屯山居民点)。1956年,合并为新城高级社。1961年,改称新城大队。“
文化大革命”期间,称红旗大队。1984年7月,建立新城村委会。
大罗山屯山居民点隶属新城村,始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新城西门3户人家共15口迁往居住,繁衍发展至150多口,20世纪80年代相继迁回。村集体固定资产5000万元,年收入2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230元。1991年,被评为温州市百强村之一。
新城,靠山近海,耕读文化成传统。英桥王氏四世祖毓,雅声、工诗文,所著《槐荫集》开创王氏文章著作先河。明清两朝科甲蝉联,人文鼎盛。自明正德以来,共考中进士13名。在现代知名人士中有教授3人、研究员2人、高级编辑1人、高工6人、副县级5人。村民珍惜古堡遗产资源。2007年6月,成立永昌堡民俗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