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孤立主义
社会科学术语
新孤立主义是由美国最早提出的。它指的是美国从1990年开始的孤立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大辩论。
在美国的对外关系史上,孤立主义和全球主义之间的辩论可以追溯到它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立国之初,美国的主要目标是保卫自身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同时在北美大陆拓展疆土,发展经济。于是,“孤立状态成为美国生存的条件”。1796年,华盛顿在担任了两届美国总统后,决定不再连任。他在离任前,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告诫他的同胞不要卷入外国事务,避免与外界任何部分结成永久同盟。这就为后来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占支配地位的孤立主义奠定了原则基础。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美国“孤立主义的全盛期”,当时兴起了“美国第一”的运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珍珠港事件发生,孤立主义才退出统治地位。
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登上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外交也走上了全球主义的道路。但是,长期孤立主义的传统并未彻底消失。新孤立主义派的代表人物,当数曾任尼克松总统演撰稿人、后任里根总统对外联络主任、现任有线电视新闻网电视评论员的帕特里克·布坎南。其中心思想是:美国便是一切,一切便是美国。在1992年的大选中,布坎南进一步打起孤立主义的旗号,反对向海外派兵,反对对外经济援助,反对大量向美国移民,提倡贸易保护主义,强调凡事都要“优先考虑美国的利益”。美国舆论将其称之为“布坎南现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04 16:1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