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校长队伍,在充分总结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简称“双名计划”)。
项目历程
“双名计划”每一集中培养周期为三年,按照“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统一与个性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原则,综合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培养对象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校园长,以及教师发展机构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一线实践的教研员。
奖项设置
要将培养对象纳入本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统筹管理,给予其名师名校长等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相应的待遇和支持政策,在课题立项等方面对培养对象予以重点支持。要指导市县和所在学校为培养对象提供支持和保障。
中央财政通过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按照每位培养对象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予以经费支持,分3年拨付基地。地方要配套专项经费,支持培养对象的学习研修、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数字化资源建设、教育帮扶、工作室建设等,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经费管理办法执行。
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结合实际制定专门政策,为培养对象提供平台和锻炼机会,支持保障名师名校长在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和办学治校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评选规则
(一)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坚定的教育理想、深厚的教育情怀、高尚的师德师风,教学或办学业绩突出,育人成果显著,深受学生喜爱,是“四有”好老师的楷模典范。
(二)为省级名师名校长、省级骨干教师校长等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长期在中小学一线从事教育教学、教研和学校管理工作,初步形成教育教学和办学治校的理念和风格,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开展课题研究、编著专著或教材等,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
(三)具有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或特级教师称号,其中教师年龄不超过48周岁,校长担任正职时间累计5年以上、年龄不超过50周岁。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称号或政府奖励的,同等条件下优先。
结业标准
一本个人专著。公开出版凸显教育专长和风格的专著或形成成熟的书稿。
一项
课题研究。在研修期间,申报一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性课题研究报告。
一篇期刊论文。结合教育教学研究实际,研修期间撰写至少1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在专业期刊发表。
一场学术报告。在省级以上高水平学术会议或论坛至少作一场学术报告。
一个优秀团队。以名师名校长工作室为平台,引入优秀教师和校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带动一批教师成长发展。
一项教育帮扶。通过对口支援、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在省域或全国范围内参与教育帮扶,积极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批数字资源。结合学习研修、团队教研等生成一批优质的教师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布。
一份专业发展报告。培养期间注重阶段性总结,培养周期届满时,形成总结性的专业发展报告。
其中,课题研究、优秀团队、数字资源、专业发展报告等4项任务为必选任务,另从其余4项中结合实际自主选择至少两项。完成总计不少于6项任务方可结业。
双名计划培养基地名单
培养对象
2023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培养基地及培养对象名单。确定150位教师为名师培养对象、10家单位为名师培养基地,确定150位校长为名校长培养对象、10家单位为名校长培养基地。其中,江苏省12人入选“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名师、名校长各6人);南京师范大学入选“名师培养基地”名单。
2023年1月,经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公示并推荐、资格复审等,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培养基地及培养对象名单,其中,确定150位教师为名师培养对象、10家单位为名师培养基地;确定150位校长为名校长培养对象、10家单位为名校长培养基地。
2024年5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实施新一期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4-2027)。今年计划依托培养基地,对入选的300名左右优秀中小学教师校长进行为期三年的集中培养。同时新增一批高水平综合大学作为“双名计划”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承担培养任务,累计培养基地已达3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