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漫主义
19 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文学思潮
新浪漫主义是19 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文学思潮,主要流行于德国、奥地利、英国等国,对诗歌创作的影响特别突出。主要代表诗人有德国的盖欧尔格、奥地利的霍夫曼斯塔尔和早期的里尔克、英国的史蒂文森、迪伦·托马斯等人。新浪漫主义以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尼采的超人哲学为思想基础,艺术上深受消极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所以可说是这三者的混合与发展。它注重主观抒情,着重表现复杂神秘的主观世界和梦幻情绪,回避客观现实世界,专找新奇、罕见的环境、事件和人物为创作题材。对资本主义社会持否定态度,同情下层人物但多数作品不直接暴露和揭示社会罪恶及其根源。
服装设计方面
浪漫主义风格源于19世纪的欧洲,它主张摆脱古典主义(古典艺术发源于18世纪的法国,以画家大卫为代表。古典主义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以古希腊罗马为借鉴的楷模,风格典雅、端庄)过份的简朴和理性,反对艺术上的刻板僵化,它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热情地肯定人的主观性,表现激烈奔放的情感,常用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将主观、非理性、想象融为一体,使用品更个性化,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在服装史上,1825-1845年间被认为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服装的特点是细腰丰臀,大而多装饰的帽饰,注重整体线条的动感表现,使服装能随着人体的摆动而呈现出轻快飘逸之感。
New Romanticism(新浪漫主义):It was another literary trend prevailing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New Romantic writers opposed the idea that life reflects life reality. Stevenson(史蒂文森,1850-1894,苏格兰小说家)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New-Romanticism in novel writing.
新浪漫主义源于浪漫主义。浪漫主义代表一种观点,这种观点强调自发地和形象地表现,强调百觉和想象,强调感觉而不是思维,强调野性的而不是人造的美。浪漫主义基于波西米亚文化为基础背景,是变化的、丰富的、出乎意料的、术完成的、没有穷尽的、个性的、夸张的、解体的、抒情的和热烈奔放的。楚辞是浪漫的,李白是浪漫的,雨果是浪漫的。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涌现许多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如画家籍里柯
新浪漫主义其实就是伪浪漫主义
戏剧方面
新浪漫主义是五四时期,文艺界对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说、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各流派的统称。二十年代相当多的作家都或多或少地受过新浪漫派的影响,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曾经盛极一时。
如:陈楚怀的《骷髅的迷恋者》、向培良的《暗嫩》、 白薇的《琳丽》洪深的《赵阎王》。
音乐方面
产生
“新浪漫主义”(neo-romanticism)是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音乐潮流。在“先锋派”走红西方乐坛几十年以后,人们似乎已开始厌倦了。再加上流行音乐的不断冲击,现代音乐与听众的距离在不断增大,听众群严重萎缩,音乐家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无视听众的趣味了。于是新浪漫主义的观念应运而生,获得了许多音乐家的共鸣。
做法
新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做法是:回归调性,突出旋律,恢复动机——主题及其发展的手法,利用传统的体裁和形式,甚至将传统作品中各种现成的材料进行拼贴、镶嵌、变形,以使音乐通俗易懂。同时,它也不排斥20世纪以来各种新的创作手法,只要能为我所用,都可以“综合”到创作中去。这些做法的一个总的目的,就是将“情感”在音乐中的地位重新加以确认,“把先锋派所拆毁的音乐和听众之间的桥梁重新搭建起来”。
代表人物
新浪漫主义的音乐家,几乎都是过去“先锋派”的代表人物,如施托克豪森、潘德雷斯基、利盖蒂、贝里奥、诺诺(Luigi Nono,意大利作曲家,1924-1990)、亨策(Hans Werner Henze,德国作曲家,1926- )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8 15:10
目录
概述
服装设计方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