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原居民
1899年英国租借新界前已在新界各村定居者以及其后人
新界原居民指祖先于1899年英国租借新界(即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前已在新界各村定居者以及其后人。新界原居民在所居住的村落,享有其自身权益;假若迁居到其他村落,就不可以在新居村落享有原住民权益。
简介
原居民的籍贯通常会被写成「广东宝安」,因为宝安原本是包括深圳和香港。
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40条,新界原居民的合法传统权益受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保护。“新界原居民”,就是1898年在港英地政署的地图上有的新界村落内的男性居民及其男性后代。
新界原居民的合法传统权益,包括有权一生人一次,向政府申请兴建一间面积700平方呎,楼高3层的小型屋宇(即丁屋)。新界乡村的屋宇,可获豁免缴纳差饷,土地契约和与土地有关的一切权利在1997年7月1日以后维持不变,如政府为发展新市镇而需将原居民的乡村落搬迁时,需向原居民提供特惠补偿;新界原居民亦享有安葬权利。
1910年订立的香港法例第97章《新界条例》,规定新界原居民遗产承继权依循传统习俗由男丁承继。而已移民海外,持有外国护照的新界原居民,仍然享有身为新界原居民的权益。
人群分布
新界原居民所使用的方言,根据所分布村落之数量的估计,使用人口从多到少依次是客家话、围头话(粤方言系统)、蛋家话(有的直称为「广东话」或「水上广东话」,粤言系统)和福佬话(闽南方言系统)。
新界的630个村落中,客家人村落359,估57%;头人村落167个,估26.5%;被称作广东人或蛋家佬的村落(多为渔民村)33个,约占5.2%;福佬人村落(都是渔民村)5个,约估0.8%;混合村落66个,估10.5%。所谓混合村落,多数是客家人与围头人混住的村落,如上水松柏塱村,围头人多而客家人少;上水坑村,则客家人多围头人少。还有少数的混合村落,或者是客家人与广府大混住,如大埔三门仔;或者是客家人与福佬人混住,如沙头角的吉澳,或者是客家、广府人和福佬人三者的混住,如梅窝的万角咀村。
沙田区大埔区西贡区屯门区湾区葵青区及北区的沙头角乡,元朗区的八乡和离岛区的东涌乡、大澳乡、梅窝乡、大屿南,即新界的中部、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是客家村落比较集中的地区。
元朗区(八乡除外)及北区的上水乡、粉岭乡和打鼓岭乡,即新界的西部和北部偏西,是围头村落比较集中的地区。
称为说广州话或蛋家话的村落,则分散在东部、西南部沿海和岛上。
福佬系渔民的村落,则多在东北角和东部沿海一带。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6 17:0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