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新疆医学院药学系。1998年,为加快新疆医学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原新疆医学院与原
新疆中医学院合并建立
新疆医科大学,同年药学系更名为药学院,它的成立标志了新疆高等药学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是新疆药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药学院经过二十七年的发展,已由当初招生规模小、专业设置单一、科研水平尚属起步阶段的小系逐渐发展到这样的中等招生规模、专业方向多样(2004年新增了临床药学、药品营销两个专业方向)、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能够培养高级药学人才(硕士、博士)的药学院。建系初,药学系每年招生32人,民汉班隔年招生,在校学生人数只有128人。随着社会对药学人才需求量的增加,药学院一方面增加专业设置,在扩大药学专业招生的同时,还不定期的招收了医院药剂、药品营销、药物新剂型等专业的学生;另一方面药学院遵循“稳定本科教学、加快发展研究生教学和重视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原则,有计划的扩大办学规模,尤其是研究生培养工作得到飞速的发展。
药学院下设六个教研室和分析测试中心。六个教研室是药化/有机教研室、药剂/物化教研室、药分/分析/教研室、天药/生药教研室、药理教研室和化学教研室。承担了药学专业本、专科的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用植物学、医用化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生药学、药事管理、新药设计与研究(选修)、体内药物分析(选修)、无机药物化学(选修)、毒物分析(选修)、波谱学(选修)、药学英语(选修)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指导任务;此外,还为研究生班开设了近代仪器分析、新剂型研究与评价、
生物药剂学、波谱学、分子药理学、心血管药理学、
免疫药理学、神经药理学、日本语等课程;为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院及中医学院开设了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卫生化学、中药药理学等课程;2003年开始承担留学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药理学等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年教学总工作量达6000学时以上。药学院教研室教师均能在主讲一门药学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还能兼讲一门或几门其他课程,做到了所谓“一人多课制”和“一课多人制”,为实现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迈出了重要一步。
分析测试中心建立于2001年5月,2003年批准为校级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中、西药物的分析测试,服务于校内的教学和科研,同时也向校外开放服务,拥有大型LC-MS、HPLC、GC、UV、IR、600兆NMR等仪器。日元贷款仪器如喷雾干燥仪、低温冷冻干燥仪、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数字全自动旋光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离子色谱仪等不久可到位使用。
学院在院学生总数为751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538人,占71.6%;全日制本科生中少数民族学生315(58.6%)。业余本、专科生134人,占17.8%;研究生79人,占10.5%。学生规模和层次比例的增长,体现了学院“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今后的五年里,将继续发展研究生教育,为新疆培养更多高学历、高素质的药学人才。
药学院拥有药学
博士后流动站(在站3名,出站1名),一个博士点(药理),5个硕士点(药理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化学)。有博士导师9人,硕士导师24人,每年可招博士生9~16人;硕士研究生20~3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95人。教师87人,其中教授13人,占教师队伍的14.9%;副教授33人,占教师队伍的37.9%;讲师33人,占教师队伍的37.9%;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的15人。具有硕士学历的教师有42人, 占教师队伍的48.3%,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队伍的65.52%(57/87)。少数民族教师35人(40.2%),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9人(54.3%)。20余人次受到国家、自治区和医科大学表彰的教师。其中,有四位博士生导师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家光荣称号,并获自治区优秀专家荣誉称号;一位教师获得自治区名师奖;三位教师被
授予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四位中青年教师分别获中国大学生跨世纪发展奖学金、自治区第三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全国青年科技之星、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科研力量雄厚,三年来获得各类科研资助项目34项,其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部西部开发专项
项目1项、国家十五专项课题1项,共获科研经费850万余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奖25项,获中华医学奖1项,自治区科技进步奖7项,发明专利13项,在各类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192余篇。SCI收录26篇,引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