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Cucumis melo L.),是葫芦科黄瓜属植物,别名白兰瓜、哈密瓜、香瓜。甜瓜的茎、枝有棱,叶柄带有槽沟和短刚毛,叶片为厚纸质,形状接近圆形或肾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花梗纤细,花冠呈黄色。雌花花梗粗糙,被柔毛。甜瓜果实通常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果肉颜色为白色、黄色或绿色,果实有香甜味。种子颜色为污白色或黄白色,形状为卵形或长圆形。甜瓜的花果期在夏季,由于品种不同,生育周期一般在90~145天。
植物学史
起源演化
根据甜瓜近缘野生种和近缘栽培种的分布,可以认为非洲的几内亚是甜瓜的初级起源中心,经古埃及传入中近东、中亚(包括中国新疆)和印度,并在中亚演化为厚皮甜瓜。12~13世纪甜瓜由中亚传入俄国,16世纪初由欧洲传入美洲,19世纪60年代从美洲传入日本。传入印度的甜瓜进一步分化出薄皮甜瓜,再传入中国、朝鲜和日本。
也有人认为甜瓜为多起源中心,西亚(前苏联的土库曼、外高加索、伊朗、小亚细亚及、阿拉伯)是厚皮甜瓜的初级起源中心,中亚(阿富汗、前苏联的塔吉克、乌孜别克、土库曼、中国新疆)是厚皮甜瓜的次级起源中心,中国是薄皮甜瓜的初级和次级起源中心。
分类学史
最早对甜瓜进行系统分类的是法国人罗典(Naudin),1895年他根据相互杂交的亲和性将甜瓜(C.melo)分为十个类群(相当于现在植物分类学的变种)。1962年美国威特克(T.W.Whitaker)依据罗典分类将甜瓜种分为7个变种。这一分类法简明、方便,是迄今欧美各国普遍使用的甜瓜分类系统。
1950年,前苏联潘加洛(Pangalo)把甜瓜独立成属,下分为4组15个种。此分类反映出甜瓜的进化过程,但没有考虑种间隔离,难于被人们接受。1953年,德国伊·格雷本希科夫(I.Grebenscikov)吸取了潘加洛分类中所持的进化观点等合理成分,更正了他的不足,将甜瓜划分为一个野生种,下属2个亚种;一个栽培种,下属4个亚种,10个变种群。它是近代一个比较好的分类方法,但将甜瓜分为两个种的观点欠妥。1964年前苏联祖科夫斯基(Zukovskii)根据格雷本希科夫的分类方法,把甜瓜合并成一种,下分5个亚种,13个变种,使格氏分类更加完善。1985年,中国《新疆甜瓜西瓜》一书中,在祖科夫斯基的基础,将两性花越冬变种与中国甜瓜变种合并,并将阿德祖尔甜瓜变种与蛇甜瓜亚种合并,成为一个甜瓜种,下辖5个亚种,10个变种。
郑素秋对不同甜瓜品种Giemsa C带型进行比较,将甜瓜分为3个亚种、5个变种、99个变型,使甜瓜演化的阶段性得到了较好的反映。马德伟等人分别采用花粉学方法和同工酶技术,对厚皮和薄皮甜瓜进行研究,提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起源相同,是不同生态型变种,分为两个亚种不合理。这就对在栽培学中按生态学分为薄皮甜瓜与厚皮甜瓜两大类型的分类方法的准确性提出了一定的质疑。
栽培历史
中国栽培甜瓜的历史悠久,《诗经》《尔雅》《周礼》《史记》等古代文献中均有记载。在新疆吐鲁番县高昌古城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墓群中挖出的一个晋墓(公元262~公元420年)中,有半个干缩的甜瓜,其种子与现在的栽培种相同。又在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发掘的一号汉墓女尸中,发现她的消化器官内有138粒甜瓜种子。由此可见中国栽培甜瓜至少已有1500~2100年的历史。
本草考证
对于甜瓜,《本草纲目》曾记载:“甜瓜之味甜于诸瓜,故独得甘甜之称。”在《诗经》也曾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小雅·信南山》)、“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豳风·七月》)的记载。
形态特征
甜瓜在植物学上属葫芦科植物里的甜瓜属,为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甜瓜的茎、枝有棱,叶柄带有槽沟和短刚毛,叶片为厚纸质,形状接近圆形或肾形。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花梗纤细,花冠呈黄色。雌花花梗粗糙,被柔毛。甜瓜果实通常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果肉颜色为白色、黄色或绿色,果实有香甜味。种子颜色为污白色或黄白色,形状为卵形或长圆形。
甜瓜是直根系植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入土深广。在葫芦科植物中,甜瓜的根系发达程度仅次于南瓜、西瓜。甜瓜主根由胚根延伸而来,垂直向下生长,入土深度1.5米以上,能深入土壤深层,甜瓜的侧根也很发达,横向扩展大于纵向深入,横展半径2~3米,但侧根主要分布在地表3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甜瓜根系有早发育的特点,当2片子叶展开时,主根可长达15厘米以上,当幼苗4片真叶时,主根深度和侧根横展幅度可超过24厘米。
茎、枝有棱,有黄褐色或白色的粗糙硬毛及疣状突起。卷须细长且单一,表面附有细微柔毛。
叶柄长约8至12厘米,带有槽沟和短刚毛。叶片为厚纸质,形状接近圆形或肾形,长宽均为8至15厘米。叶片正面略显粗糙,覆盖着白色糙硬毛;背面则沿叶脉密集分布着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呈现3-7浅裂,裂片先端圆钝并带有锯齿。叶片基部为截形或具有半圆形弯缺,具有掌状脉。
花为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多朵聚集于叶腋,花梗纤细,长0.5-2厘米,被柔毛。花萼筒狭钟形,密被白色长柔毛,长6-8毫米,裂片近钻形,直立或开展,比筒部短。花冠呈黄色,长2厘米,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雄蕊3,花丝极短,药室折曲,药隔顶端引长,退化雌蕊长约1毫米。雌花为单生,花梗粗糙,被柔毛。子房为椭圆形,密被长柔毛和糙硬毛,花柱长1-2毫米,柱头靠合,长约2毫米。
果实的形状、颜色因品种而异,通常为球形或长椭圆形。果皮平滑,有纵沟纹,或斑纹,无刺状突起,果肉颜色为白色、黄色或绿色,果实有香甜味。
种子颜色为污白色或黄白色,形状为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尖,基部钝,表面光滑,无边缘。
分布范围
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广泛栽培。
在山东、新疆、安徽、江苏等地广泛栽培。
生长环境
甜瓜在亚热带或温暖的温带的气候中生长良好。
生长习性
温度
甜瓜为喜温耐热植物,极不耐寒,遇霜即死。整个生长发育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其生长适宜的温度,白天为26~32℃,夜间为15~20℃。
甜瓜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明显不同。发芽期最适宜的温度为30~35℃,幼苗期以20~25℃为宜,伸蔓期25~30℃,结果期以白天28~32℃、夜间15~18℃为宜。
甜瓜茎、叶的生长和果实发育均需要有一定的昼夜温差。茎叶生长期的温差为10~13℃,果实发育期的温差为13~15℃,一定的昼夜温差有利于甜瓜果实发育、糖分的转化和积累。
光照
甜瓜是需强光照作物,在日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良好,正常生长发育每天需要10~12h的日照。光照不足时,幼苗易徒长,叶色发黄,生长不良;开花结果期光照不足,植株表现为营养不足、花小、子房小、易落花落果;结果期光照不足,则不利于果实膨大,且会导致果实着色不良,香气不足,含糖量下降等。
水分
苗期和伸蔓期适宜土壤含水量为70%,果实生长期为80%~85%,果实成熟期为55%~60%。如果超过这个持水量,灌水量过大或次数过于频繁,土壤过湿,会发生沤根现象;土壤含水量低于50%则植株受早,影响正常生长和果实发育。
甜瓜要求空气干燥,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在50%~60%。空气潮湿则生长势弱,坐果率低,品质差,更重要的是诱发病害。空气湿度过低,则影响营养生长和花粉萌发,使受精不正常,造成子房脱落。
土壤
甜瓜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其中,最适宜甜瓜根系生长的土壤,为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疏松的壤土或沙壤土。甜瓜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能力较强,在pH值6~6.8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耐轻度盐碱,其耐盐极限的总盐量1.52%和氯化钠0.235%。在轻度含盐碱土壤上种植甜瓜,可增加果实的含糖量,改进品质。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甜瓜属于典型的雌雄异花植物,需要传粉昆虫完成异花授粉繁殖。
人工繁殖
目前中国栽培甜瓜的品种有两种,即固定品种和杂交一代品种。
挑选符合本品种特征且健康的植株与果实,利用精选出的原种进行生产用种的繁育时,需严防自然杂交与机械混杂,以确保种子纯度。甜瓜雌花开放时,将雌花套帽,并收集雄花,开花时,摘除雌花的纸帽,与雄花进行授粉。在繁殖原种过程中,也可将同株的雌雄花套帽,进行同株授粉。待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收,取出种子和瓜馕,酸化后进行清洗,再将种子晒干、存储,第二年进行播种育苗。
杂交一代品种源自两个不同品种或自交系的杂交,在生产上只能用杂种一代,因此,栽培杂交一代品种需每年进行配种。需繁殖足量的父本和母本原种,繁殖出生产杂交一代种子所需的亲种本。开花期时,雌花去除花瓣和雄蕊,进行套袋,次日取雄花花粉授粉,去除雌花纸帽后,涂粉再套帽标记。果实采收后放置3-5天进行后熟,将瓜囊取出,经1-2天自然发酵,待种子上胶质分解后清洗干净,最后晒干保存。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甜瓜不同类型品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不相同,薄皮甜瓜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范围很广,南北各地到处可以种植。厚皮甜瓜则完全不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严,适应范围极窄。
整地培肥
甜瓜根系比较发达,耐早不耐湿,故种植甜瓜选用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最为适宜。应以背风向阳、地势高燥、不旱不涝而又可补充灌溉的地块为好。甜瓜的施肥大部分都是用作基肥,肥源比较充足的地方,基肥可分2次使用:面施在春耕前全面撒施堆肥、草粪等粗肥,随着耕翻将肥料翻入耕作层内;穴施于播种前在播种穴下挖穴施入充分发酵的粪干、饼肥、厩肥或复合肥;施肥量的多少则视土壤与品种不同而异,瘠薄沙地应分层多施农家肥,早熟品种施肥量应适当减少,并可施速效肥。施基肥后,即可做畦铺地膜。做畦方式则随降雨情况而异,南方多雨地区为了防止雨涝积水危害,均做成以深沟排水为主的高畦。
播种保苗
甜瓜极不耐寒,遇霜即死。因此,其最早安全播种期需严格遵循当地气温回暖且已稳定度过晚霜期的原则,过早播种将带来极大风险。熏烟、盖草、灌水等可起到临时性防霜保温效果播种时间上,华北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选在4月进行直播;而华南地区则提前至2至3月。除非有特殊间套作栽培需求,甜瓜一般不宜晚播。若播种后小苗出土较晚,可适当提前播种;若种子已浸种催芽以促早出苗,则播种时间可适当延后。
播种技术以掌握幼苗快出土、不徒长为原则。地膜覆盖下的畦面表层一直保持着温湿状态,只需浅播即可。一旦幼芽破土而出,需立即破膜放苗并培土,以预防徒长现象。放苗的最佳时机应选择在每日膜内外温差较小的早晚时段,以免因温度骤降而对幼苗造成伤害。
整枝打顶
甜瓜结瓜是以孙蔓为主,也有部分子蔓结瓜的,主蔓直接结瓜的极少。双蔓整枝是目前厚皮甜瓜、薄皮甜瓜生产上广泛应用的常用整枝方式。子蔓伸出后选留2根健壮子蔓,其余子蔓全部打杈摘除。双蔓整枝的孙蔓结瓜部位则视品种而定,一般早熟品种的结瓜部位留近一些,中晚熟品种就留远一些。当幼果坐稳后,为了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果实膨大,常要进行子蔓摘心。
打顶,是甜瓜整枝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通过调节植株内部的养分分配,平衡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并优化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对促进甜瓜坐果和稳定产量至关重要。
前期打顶需及时、精准且彻底。对于长势较弱的植株,可适当多留几片叶再打顶,以促进营养生长,结果蔓则通常仅需保留1~2片小叶后打顶。后期打顶则需更为果断,特别是在营养生长过旺时,需采取重打顶措施以抑制长势。
成熟采收
薄皮甜瓜的果实发育期约为25至30天,而厚皮甜瓜的果实发育期则根据品种不同有所差异:早熟品种如黄蛋子和伊丽莎白等约为35至40天;中熟品种如白兰瓜、哈密瓜夏瓜等则需45至50天;晚熟品种如哈密瓜冬瓜则长达65至90天。
判断甜瓜成熟度的方法之一是,用手指轻轻按压果实近果脐的一端,若果面开始感觉发软,则表明为熟瓜。此方法在软肉品种的甜瓜上较为准确。另一种方法是,用鼻子嗅闻果实脐部,若散发出该品种特有的浓郁香味,则标志着甜瓜已成熟;相反,未成熟的生瓜则不会散发此香味。
采收必须适时,如果外运销售,应在成熟度八九成时采收,使果实在运输过程中通过后熟达到完全成熟,这样既不影响果肉含糖量,也不会因呼吸过旺,在食用前出现发酵现象。果实充分成熟后果皮硬度下降,因此,提前几天采收对提高果皮硬度,增加运输中抗挤压力有好处。
病虫防治
甜瓜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病毒病等。治疗炭疽病可以使用代森锌,甲基托布津,倍量式波尔多液等经常喷布,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效果;治疗疫病可采用高垄栽培法,并实行轮作制度,或选用敌菌丹可湿性粉剂、敌克松原粉、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治疗;枯萎病的防治还没有特效药,主要以预防为主,常利用抗重茬砧木进行嫁接栽培来预防枯萎病;治疗白粉病可采用多种药剂进行喷洒,其中包括可湿性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硫磺粉、百菌清等;目前,没有特效药可以防治病毒病,只有通过种子消毒、灭蚜防病和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三个方面来预防。
甜瓜虫害主要有潜叶蝇、种蝇、黄守瓜、蚜虫等。防治潜叶蝇,可以制作诱饵进行诱杀,或选择乐果乳剂、敌敌畏乳剂,敌百虫乳剂等进行喷布;防治种蝇,可采用敌百虫、敌敌畏、糖醋液等溶液进行喷洒;防治黄守瓜,,可喷洒敌百虫,或敌敌畏乳剂的溶液进行消灭;治理蚜虫,可以使用乐果乳剂、敌敌畏乳剂、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溶液进行喷洒。
亚种分化
主要品种
主要价值
食用价值
甜瓜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柠檬酸、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维生素C等,且水分充沛,能够促进消化、保护肝脏和防止脂肪肝。甜瓜含有转化酶,可将不溶性蛋白质转变成可溶性蛋白质,能帮助肾病患者吸收营养,对肾病患者非常有益。相比西瓜来说,甜瓜含糖量更高,肉质更脆,口感风味更佳,是瓜果中的极品。
经济作用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STAT数据库统计数据,2013年世界水果中甜瓜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第12位和第8位,同时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甜瓜的单产水平仅低于西瓜、木瓜和葡萄。
甜瓜单产水平高,已成为世界水果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生产量和贸易量均达到历史新高,主要甜瓜生产、贸易国(地区)的甜瓜生产水平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很明显,未来人类对甜瓜的需求仍会继续增加。
药用价值
甜瓜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其果实能消暑利尿,有效缓解暑热烦渴;甜瓜叶则有助于生发,并能治疗打伤损折;甜瓜皮能够清热解暑,去除烦渴;甜瓜茎可以缓解湿热头痛,高血压等症状;甜瓜干燥成熟后的种子,具有清肺润肠、疗伤止痛的显著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