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震区,有五大地震带,是我国多震省区之一,虽然地震频度高、震级大、范围广,但多数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因此,尽管震区强烈地震比较多,也比较频繁,但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和我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危害和影响要小许多。
震区概况
新疆是我国多震省区之一。1996年以来,伽师—阿图什等地连续发生10余次6级以上
地震,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关注。新疆属中国边远贫困地区,城乡经济较落后,房屋、构筑物等基础设施差,大震来临后,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较大经济损失。
地震历史
二十世纪以来,新疆境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104次,其中7级地震15次;8级地震2次,平均每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地震活动主要集中在天山地震带;阿尔泰地震带以及西昆仑地震带。南、北天山地震带强震活动存在着差异,南天山西段地震活动水平明显高于东段。
1993年以来的近10年中新疆境内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81次;其中18次6级地震和1次7级地震,最大地震为1996年11月19日喀喇昆仑山口7.1级。
2022年10月29日9时12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41.10度,东经83.77度。震中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234次,最大地震是2020年1月16日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发生的5.6级地震(距离本次震中19公里)。
2024年1月23日2时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北纬41.26度,东经78.63度)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
分布情况
新疆处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的前沿地带,主要有五大地震带,由北向南分别是阿尔泰地震带、北天山地震带、南天山地震带、西昆仑山地震带和阿尔金山地震带。地震活动集中在以下几个区域:
乌恰—喀什地区(包括巴楚—伽师)。是中国大陆主要的强震活动区,历史上曾发生过1902年阿图什8级大震。1900年以来平均2.5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尤其是1996年—2003年期间,在伽师附近连续发生12次6级地震,形成了近些年中国大陆6级地震集中活动区,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也是最严重的。
乌什—柯坪地区。是新疆6级地震的主要活动区,上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地震22次,约5年发生1次6级地震,地震活动水平高于天山地震带其他区段。
南天山东段(包括库尔勒—轮台—库车—拜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1906年和1949年库车2次7.3级地震和6次6级地震。最近20多年以5级地震活动为主。1998—1999年经历了一组5级地震活动。
北天山地震带(包括乌鲁木齐—西部边界)。曾是新疆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之一,二十世纪上半期发生过3次7级地震和10余次6级地震。
阿尔泰地区。地震活动强度大,但频度相对较低。2003年9月27日,在阿尔泰北部边境的俄罗斯境内又发生7.9级地震。
地震影响
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地震主要是沿着一些断层进行分布,新疆的大部分的地震断层是在山区,离大城市比较远。从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自然迁徙有一种自然的、自发的驱利避灾的趋势,在过去发生过自然灾害,人类就会远离。现在的大城市这样的地区可能是人们长期以来感觉比较安全的地方。
受经济条件制约,中国建(构)筑物的整体设防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虽然中国在逐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设防水平,进一步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但目前新疆建筑物在抗御地震方面仍然存在这样一些隐患:由于抗震设防标准的提高,1993年以前的建筑物大部分设防不足;许多乡镇公用建筑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大量的农村房屋更是谈不上抗震设防。目前新疆现有农村住房80%不符合抗震要求。面对新疆地震活动频繁的严峻现实,做好震前防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