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很多的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热情好客,他们美妙的音乐与内地的音乐有着极大的不同,华丽的滑音装饰旋律让人回味无穷,荡气回肠的音乐诗史《十二木卡姆》,诙谐幽默的“麦西来甫”,无不体现着这个多民族地区的乐观和豁达。少数民族丰富的歌区来自他们与众不同的新疆特色民族器乐,以
维吾尔族和
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品种多、制作美、着色好、音质悦耳。
艾捷克:又名哈尔扎克,起源于古代的波斯。因流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车和库车等地,所以又名
多朗艾捷克,是新疆的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弓弦乐器,多朗艾捷克是多朗地区民间乐队中的主要拉弦乐器。全长100 厘米左右,琴杆为圆柱形,用椰木制作,共鸣箱呈半球形,多用枣木等硬质木料制成,正面以羊皮或驴皮包裹,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
萨十二木卡姆”的主要伴奏乐器,弹奏萨它尔的艺人大多席地盘腿而坐,将琴放置在左腿之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弦外拉奏。在形状、制作工艺和维吾尔族的弹弦乐器弹拨尔非常相似,外观像一支长柄水瓢,通体用桑木制作,全长130厘米~148厘米。
卡龙琴: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代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它盛行于新疆的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哈密等地。琴身多用桑木制成,共鸣箱呈中空的扁梯形,左曲右直,状似左半张扬琴。它由琴框、面板、底板、山口、琴马、拴弦钉、弦钮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框是共鸣箱的四周边框,用长短、厚度不同,宽度一致的四块桑木板制作,其中左侧框板应先行浸入水中,再烘烤出所需弯度。琴框上、下两面分别粘以用桑木薄板制成的面板和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