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蜀报
1921年创办的刊物
《新蜀报》创刊于1921年,原本是重庆地区第一大报,随着重庆成为战时政治文化的中心,到1939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报纸共20家。1941年5月左右《新蜀报》销售量已经接近七千份,几乎可以与《大公报》抗衡。1945年,抗日战争接近胜利,国民政府力图全面控制新闻舆论。4月,《新蜀报》内部人员张骏在中宣部的支持下逼走社长鲜英和总经理周钦岳,接管了报社,使《新蜀报》彻底成为国民政府的喉舌。副刊《蜀道》也在4月24日正式结束了自己的使命。
报刊简介
1921年2月1日,由少年中国学会的主要发起人陈愚生担任首任社长、刘泗英任总编辑的《新蜀报》诞生。是当时重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之一。1935年以后,《新蜀报》被国民党政府强制收编。1949年,《新蜀报》停刊。自正式出版到停刊,《新蜀报》在重庆发行出版近29年,共出10579号。
经历发展
1921年2月1日,《新蜀报》诞生,由“少年中国学会”发起人之一的陈愚生担任首任社长,以“输入新文化,交流新知识”为宗旨办报。
1923年6月,被誉为“四川传播马列主义新思想启蒙运动旗手”的萧楚女(1891-1927)从万县来到重庆,担任四川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同时兼任《新蜀报》主笔。
1933年5月,在“新蜀报四千号”发行纪念册上,称萧楚女为《新蜀报》“第一大功臣”。据漆南薰的后人统计,从1925年秋到1927年3月31日牺牲,短短不到两年时间,漆南薰积极热情地宣传革命,几乎每天为报纸撰写一篇“社论”或“时评”,此外还写了大约300篇文章,近百万字。
全面抗战爆发后,《新蜀报》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还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至重庆,作为《新华日报》的友报,《新蜀报》积极配合,并为其在重庆出版发行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
抗战胜利前夕,《新蜀报》被国民党特务强行接管,从此改变了民间报纸主持社会正义的进步立场,直到重庆解放后由重庆军管会接管,最终于1950年1月7日停刊。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30 22:28
目录
概述
报刊简介
经历发展
参考资料